黨建領航 特色彰顯 數字賦能
景德鎮“三輪驅動”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近年來,景德鎮市以系統思維破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瓶頸,通過黨建領航把方向、特色彰顯強產業、數字賦能護“家底”,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黨建領航 喚醒“沉睡”資源
農村集體“三資”保值增值從何處破題?樂平市給出的解法是建立縣級農村集體資源交易中心。該中心自2024年8月啟動以來,已挂牌交易327筆,涉及金額4844.75萬元,為村集體節約資金58.34萬元,其中67筆集體資源資產交易直接產生1112.86萬元村集體收入。
這樣的創新做法在景德鎮市比比皆是。該市將村集體經濟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以黨建領航把方向、聚合力,構建市、縣、鄉三級聯動推進機制。浮梁縣設立50萬元專項獎勵資金,激勵基層通過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昌江區緊抓基層黨組織建設,調整優化村兩委班子結構,組建經濟聯合社抱團發展,打造了荷塘醬坊等產業品牌。珠山區創新“三資三增三融合”模式,區委統籌七部門聯審機制,通過空間活化、業態升級等,推動童賓老街蝶變新生,村集體資產年租金從4萬元躍升至80萬元。
特色彰顯 構建產業矩陣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為發展村集體產業,景德鎮市在做優“樂平菜”“浮梁茶”的基礎上,積極引導村集體依托特色生態資源與文化稟賦,深度挖掘潛力,構建產業矩陣。
樂平市深入實施“生態鄱陽湖 綠色農產品”品牌戰略,結合鄉村振興項目重點打造名口茅蔗糖、樂平桃酥、樂平古酒、洄田排粉等地方特色品牌。浮梁縣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蛟潭鎮勤坑村引進經營主體,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訂單式整村運營模式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達4300畝,延伸了勤坑“盒馬村”產業鏈﹔峙灘鎮流口村依托山水林田資源,種植中藥材防己140畝,通過鏈接高校、企業形成“技術—產品—市場”的閉環,為村集體帶來穩定增收。
此外,景德鎮市支持鼓勵村集體參與鄉村旅游產業發展,通過發展鄉村民宿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2024年該市新增鄉村民宿202家,其中9家獲評省星級民宿,2家躋身五星級行列。
數字賦能 守好村集體“家底”
農村集體“三資”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物質基礎。景德鎮市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行政村組建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被賦予法人資格,實現集體資產“有人管、能經營、可增值”。
為守好村集體“家底”,該市提升數字化監督水平,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為契機,全面開展“清家底、清財務、清合同”行動,盤點清算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情況,錄入“三資”監管平台。推廣陽光村務“碼”上知,實現“三資”信息實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全域上線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台和“銀農直連”系統,構建全要素管理體系。通過村務監督委員會全程監督和重點領域專項審計相結合,形成“制度+技術+人力”的立體監督網絡,為集體經濟健康發展構筑“防火牆”。
如今的景德鎮鄉村正以集體經濟發展為引擎,推動產業興旺與生態宜居同頻共振。從茶壟田疇間的有機種植基地,到古村巷道裡的特色民宿集群,一幅“黨建強、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在瓷都大地徐徐展開。(張愉 通訊員張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