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水稻播種用上“3D打印”(三夏進行時)

本報記者 周 歡
2025年07月17日08:4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水稻播種也能用上“3D打印”?

  7月15日,江西萬載縣媽媽家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育秧中心,公司負責人常垂明和員工們正加緊為晚稻育秧做著准備。

  把水稻種子倒入精量定位的印刷播種機,將育秧紙鋪放在傳送帶起始端,種子從上方漏下,部分被粘住,其余的隨著傳送帶震動被篩出紙面……就這樣,稻種被“打印”在育秧紙上。

  “直接把種子撒下去不就好了?多此一舉!”圍觀的種植戶中,有人質疑。

  用“3D打印”好在哪?

  常垂明回憶,幾年前他剛開始做農事服務時,便發現育秧操作有改進空間——秧盤直接進入傳送帶,稻種無序落入秧盤孔洞,多的八九粒,少的一粒沒有。“有效苗少,一畝田要六七十張秧盤,得用四五斤種子。同一個孔裡種子多了,還會影響發芽、生長。”常垂明說。

  偶然一次機會了解到“3D打印”水稻播種技術,常垂明很興奮:“育秧紙上每排42個膠水點,每個點粘一兩粒種子,和秧盤上的孔洞一一對應,種子分布不均勻的問題就解決了。而且,膠水用澱粉、葛根粉等原料制成,很安全。”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吳羅發介紹,“3D打印”水稻播種,將稻種精准排列並粘在食用原料制成的可降解育秧紙上,可實現精量化、機械化育秧,降低種植成本,提升水稻產量。

  說試就試,常垂明開始了試驗:把育秧紙鋪在秧盤上,洒水浸潤,薄薄的紙張遇水軟化,粘在反面的種子慢慢脫落,掉入秧盤。

  “90%以上的孔裡都有種子!”“育秧紙覆蓋兩天左右分解,能夠保濕保溫、提高種子發芽率。”試驗結果令人滿意,常垂明很開心。

  常垂明和村民們商量后,決定在一部分水稻田上試種。

  “苗壯,插下去比普通秧苗提前5天左右返青。”參與試種了100畝田的雙橋鎮龍田村村民朱廣平說。

  “不僅苗壯,還省種!”常垂明指著運轉的印刷播種機說,現在一畝田隻用3斤種,少花五六十塊錢。

  過去,每逢搶收早稻、搶種晚稻的“雙搶”時期,苗等田,如果不盡早將秧苗從秧盤移栽到田裡,就有可能徒長——“表現為秧苗細弱、莖稈纖長、葉片發黃,根系發育不良,老百姓俗稱‘高腳苗’‘黃化苗’,嚴重影響移栽后成活率和產量。”吳羅發說。

  因此,每年“雙搶”時,得趕在晚稻育秧后的20來天內,完成早稻收割、晚稻插秧。“掐算好時間非常關鍵。”常垂明說。

  使用“3D打印”水稻播種技術,育秧靈活性提高了。“‘打印’好的育秧紙卷成筒,儲藏好,放上小半年都沒問題,隨用隨取。”常垂明說,“不僅如此,‘印刷’播種,能實現稀播、勻播,秧盤裡的秧苗,哪怕過個二三十天,也基本不會出現徒長。”

  “看似增加了一道工序,實際上卻為‘雙搶’留足了時間,后面省下來的工序、帶來的效益多著呢!”常垂明說。

(責編:鄒玢琦、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