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織密網絡 打造陣地 豐富活動

萍鄉武功山景區以文明實踐賦能文旅融合

2025年07月21日08:0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7月5日,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舉辦的第十八屆武功山帳篷季正式拉開帷幕。作為國內持續時間長、影響力廣泛的戶外露營品牌活動之一,本屆帳篷季依托品牌優勢,融合潮流文化、科技體驗與非遺元素,首日便吸引了近萬名游客慕名而來。盡管人流如織,但活動秩序井然,其中景區以垃圾兌獎牌的活動更是吸引眾多游客參與。

  環境保護是景區日常管理的一大難題。2017年,萍鄉武功山景區通過“垃圾換禮”“垃圾換獎牌”等激勵機制,實現了生活垃圾從“末端清掃”到“源頭減量”的根本性轉變,在促進游客文明素養提升的同時,極大改善了景區的生態環境。自該活動推出以來,參與游客達6.37萬人、兌換獎牌4.05萬枚。

  “綠色環保”實踐的活力值拉滿,是萍鄉武功山景區堅持文旅運營與文明實踐一體推進、同頻共振的生動縮影。近年來,萍鄉武功山景區以“文明實踐進景區”為抓手,不斷探索文明實踐賦能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持續發揮文明實踐的宣傳、引導、服務功能,有效提升了景區文化內涵和游客體驗感。

  織密文明實踐網絡。萍鄉武功山景區結合自身特點,合理進行空間規劃與設施建設,依托游客服務中心、景區服務點位等建設固定場所,發揮區域統籌、服務保障、點位聯通等功能,設置理論宣講區、文化展示區、文明實踐服務站、互動體驗區等。走進萍鄉武功山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00平方米的空間裡藏著一套獨具特色的“文明密碼”。這裡以“一二三四五”基本架構為支撐,織密了覆蓋全景區的服務網絡: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核心,“游客在,我們在”“游客不下山,我們不下班”的兩大服務理念暖心護航,石鼓寺、中庵、金頂三大服務點遙相呼應,科普教育、文明旅游知識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教育四大基地潛移默化傳遞正能量,以熱心、細心、耐心、貼心、愛心的“五心服務”為游客筑起溫暖港灣。

  打造文明實踐陣地。萍鄉武功山景區按照“實用、能用、管用、好用”的原則,根據文明實踐活動需要和服務對象需求,通過優化配置、合理調度、共享使用,著力打造主題鮮明、功能協調、環境優美的文明實踐陣地。自2022年以來,“特種兵”式旅游在萍鄉武功山景區方興未艾。該景區順勢而為,打造了游客驛站,以服務游客零距離、游客訴求全響應為目標,發動景區黨員、團員常態化開展志願活動,全力助推武功山旅游服務提質增效。“驛站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暖心服務、免費服務,成為景區的一座‘暖心地標’。”萍鄉武功山旅游集團團委工作人員姚宛昕告訴記者。

  豐富文明實踐活動。萍鄉武功山景區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加大景區文化供給。帳篷季上的星空之約與環保倡議同行﹔非遺燈彩、儺舞表演讓傳統文化在景區煥發生機﹔武功山越野賽、高山音樂會等賽事活動中,文明觀賽、綠色出行成為共識﹔紅色研學線路上,青少年在行走中厚植了愛國情懷。

  文明實踐工作的落地生根,為萍鄉武功山景區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游客文明素質持續提高,亂扔垃圾、亂刻亂畫的現象越來越少﹔旅游體驗不斷優化,“遇到問題有人幫”成為常態﹔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守護綠水青山”成為游客的行動自覺﹔愛國情懷在紅色教育中愈發濃厚﹔景區美譽度節節攀升,“文明武功山”成為新名片。截至6月30日,萍鄉武功山景區已接待游客262.86萬人,同比增長31.54%﹔門索道票收入達9369.37萬元。(全媒體記者邱玥、劉啟紅 通訊員易告文)

(責編:毛思遠、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