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老樹新果

——金溪縣蜜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觀察

2025年07月30日08:1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太美味了!”“真甜!”7月17日上午,金溪縣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一帶一路”記者組織論壇主題採風活動的部分外國記者組織負責人和媒體代表。在參觀過程中,當地精心准備的蜜梨讓這些外媒嘉賓贊不絕口。

  金溪蜜梨是金溪縣的特產,具有“香、甜、脆、嫩”的獨特風味。據縣志記載,宋淳化年間即有種植,坊間稱其為“貢梨”。但長期為零星栽植,規模較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擁有千年種植史但卻始終不溫不火的金溪蜜梨終於迎來了發展良機。金溪縣積極開發紅壤項目,從浙江省杭州市果樹研究所引進“新世紀”“黃花”等南方早熟梨,率先在琅琚鎮金山塘村、秀谷鎮陶家村等5個村落開始種植。農民紛紛開發荒山荒地,大力種植蜜梨。每年春天,放眼望去,一派“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闊景象。

  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金溪蜜梨產業已實現質的飛躍。金溪蜜梨於2004年通過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証,2024年獲評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近年來,金溪因地制宜引導農民種植蜜梨,同時提供技術指導、科學管護、助力銷售等服務,探索出一條規模化、專業化的發展之路,蜜梨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甜蜜產業”。

  新品種孕育產業新希望

  盛夏七月,金溪縣萬畝梨園內,沉甸甸的蜜梨壓彎枝頭。

  然而,金溪蜜梨的產業升級之路並非坦途。“我們很快發現,‘新世紀’品種出現了明顯的退化現象,加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梨農們的收益受到影響。”金溪縣農業農村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周一文回憶道。

  面對這一發展瓶頸,金溪縣迅速反應,啟動金溪蜜梨綠色工程,組織農技專家團隊先后從浙江、江蘇等地引進了多個品種進行試種。最后決定把成熟早、產量高、甜度好、適合紅壤栽種的“翠冠”“翠玉”作為金溪蜜梨更新換代的主打品種。“翠冠梨比老品種提前10天上市,糖度穩定在13度以上,畝產量高﹔翠玉梨則因其果形端正、耐儲運而備受客商青睞。”周一文說。

  為進一步提升金溪蜜梨的品質和產量,近年來,金溪縣積極與浙江果樹研究所、江西農大等科研院所、高校進行“科技聯姻”,先后推廣並安裝了滴灌系統、採用套袋技術以及施用有機肥等綠色種植管理模式,還使用了最新的雙臂順行式棚架栽培模式。在梨園裡,記者看到1.8米高的鋼絲網格上,梨樹枝條整齊伸展,形成整齊的“樹牆”。“這種立體栽培模式讓每顆梨都能均勻接受光照。”周一文解釋道,“相比傳統種植,不僅優質果率提升至85%,還大幅提高了梨樹的抗災能力。”

  今年6月,撫州市農業“一縣一品”科技合作對接會上,金溪縣就金溪蜜梨“二次開花”的原因及綜合防控措施與省農業科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當地政府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成立多家蜜梨專業合作社,推行“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實現統一品牌、規格和包裝。

  如今,金溪蜜梨產業已形成規模效應:截至目前,全縣蜜梨種植戶突破6500戶,種植面積達到6.2萬畝,預計全年產值超4億元,帶動8000人就業。這顆“金果子”,正通過品種革新、科技賦能、品牌打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新技術催生種植新模式

  7月22日,記者來到位於秀谷鎮陶家村的眾志果業蜜梨種植基地。漫山梨樹郁郁蔥蔥,果農們正忙著將剛採摘下的蜜梨分揀、裝箱,發往各地市場。

  引人注目的是,同一棵樹上竟然同時挂著翠冠、翠玉、黃花梨三種梨。“這是採用人工異花授粉技術培育的‘多品種同樹’示范樹。”金溪縣眾志果業有限公司經理張宇智介紹,基地採用“主栽品種+授粉樹”的科學種植模式,將黃花梨作為授粉樹,把翠冠梨、翠玉梨嫁接其上。通過花期異花授粉,不僅有效提高了坐果率,還實現了錯峰成熟,採摘期從7月初持續至8月底,有效延長了市場供應周期。目前,這項技術已成為金溪蜜梨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支撐。

  “85后”的張宇智是金溪縣土生土長的“梨二代”。早年在外地從事模具行業,2013年返鄉接過父輩的蜜梨事業接力棒,如今已成為金溪縣象山蜜梨專業合作社的骨干成員。雖然從小在梨園長大,但張宇智始終保持著“歸零心態”。他時常向農技專家請教,還主動搭建了“金溪果園信息技術交流群”這一學習平台。“最初群裡隻有縣裡的幾名老師傅,我們這些新手遇到技術難題就在群裡求助。”張宇智回憶道。

  令人驚喜的是,這個微信群逐漸發展成了金溪蜜梨產業的“智慧庫”。從最初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350余名成員,張宇智也從“提問者”蝶變為“分享者”。他開始在群裡分享蜜梨種植的實用技術和經驗,以及電商銷售技巧、融資方法等現代農業經營知識。“從種植技術到電商運營,從病虫害防治到供應鏈管理,這個交流群正在解決果農們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張宇智笑著說,“最近有名同行急需包裝盒,在群裡求助后,很快就聯系到了供應商。”

  新農人帶來銷售新理念

  “我們不僅要會種梨,更要懂經營、會營銷。”90后的“梨二代”黃亞鵬道出了新農人的心聲。

  在陶家村的桃華果業蜜梨種植基地,運輸車滿載著金燦燦的蜜梨頻繁穿梭於果園和冷庫之間,果農們正動作麻利地進行裝卸作業。“這批蜜梨將陸續發往盒馬超市。”桃華果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黃亞鵬介紹,“今年我們果園與盒馬超市簽訂了15萬斤蜜梨供應協議,前兩天已運送1.3萬斤,今天正加緊採摘和發貨。”據悉,今年是桃華果業與廈門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第四個年頭。“我們正在推進產品定制化升級,針對高端商超渠道特別開發了標准果規格,並植入產品溯源二維碼,以滿足消費者對品質的更高要求。”黃亞鵬補充道。

  這名皮膚黝黑的年輕人深諳現代農產品營銷之道。他帶領團隊搭建了“基地直採+商超定制+社群營銷”的立體銷售網絡,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偏好,將蜜梨細分為禮品裝、家庭裝等不同品類。目前,桃華果業的優質蜜梨已實現40%以上的品牌溢價,帶動周邊30余戶農戶戶均增收2萬元。

  “傳統農業需要新思維。”黃亞鵬說,下一步我們將要在果園安裝物聯網傳感器,可以精准掌握每棵梨樹的生長狀況。在他的規劃中,傳統梨園正朝著“生產可監控、質量可追溯、品牌可增值”的現代化方向穩步邁進。

  除了鮮果銷售,金溪蜜梨還衍生出梨膏、梨干等深加工產品。種植戶龔建剛採用古法熬制梨膏,售價為每瓶60元至120元,附加值顯著提升。“目前,20%的蜜梨用於深加工,既緩解鮮果銷售壓力,又增強產業韌性。”這種“鮮果+加工”的雙輪驅動模式,正推動金溪蜜梨向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此外,金溪縣巧妙結合蜜梨產業與古村文化,推出“蜜梨豐收節”“稻路與梨想”等特色活動。將梨王爭霸賽、古村煙花秀、田園音樂節等元素融合,2022年的一場活動便拉動旅游消費3000余萬元。周末的採摘園裡,隨處可見親子家庭體驗農耕樂趣。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