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超三記“好球”:
火了賽場 活了文旅 玩出自信

這個夏天,江西足球火了!當2025年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以下簡稱贛超)的哨聲在贛鄱大地一次次響起,這場始於綠茵場的全民狂歡,早已超越了競技本身。從看台上萬人的吶喊到文旅消費的沸騰,從草根球員的逆襲到城市精神的彰顯,贛超用精准的三記“好球”,踢開了省級聯賽的破圈密碼,更踢出了全民健身時代的江西活力。
第一記球:
踢熱全民參與的“草根球”
“以前覺得看球是‘奢侈事’,現在花幾塊錢就能為城市吶喊,值!”九江球迷老李攥著球票激動地感慨,道出了贛超第一記“好球”的精髓——以“低門檻”喚起全民熱情,讓足球從專業賽場“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腳球的“落點”,精准地落在了群眾的心坎上。各地1元到9.9元的賽事門票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全民參與的大門。開賽之初,有的地方賽事組織方還在擔心“座位坐不滿”,甚至要去社區“搖人送票”。未承想,贛超揭幕戰門票10秒被搶光,連江蘇球迷都跨省前來助威﹔8月10日贛州主場40582人的現場助威,再次刷新江西足球單場觀賽人數新紀錄。五輪賽事下來,38.5萬觀眾涌入球場,場均1.54萬人次的熱度,比不少中超場次更熱烈。線上熱度同樣火爆,短視頻平台累計播放量突破數億次。
贛超聚光燈下是綠茵場上的草根球員。513名注冊參賽選手均為業余球員,平均年齡23歲,六成是在校學生,還有教師、廚師、的哥、鐵路工人、私企老板、國企員工等。比賽前,他們可能在顛勺、送外賣、開出租﹔穿上球衣,他們就是為城市而戰的“勇士”。新余隊蔡子陽打進贛超的第一粒球、南昌隊夏威夷梅開二度、贛州隊盧欣的頭槌絕殺……他們就是球迷“身邊的英雄”。
贛超何以點燃如此蓬勃的熱情?江西具有良好的群眾足球基礎,群眾足球賽事深受人民群眾喜愛。全省1600余所中小學開設足球課程、2萬余名注冊青少年球員、日趨成熟的足球競賽體系,持續完善的足球青訓聯賽……這些堅實的“塔基”,早已為贛超的出圈埋下伏筆。
第二記球:
踢活文旅融合的“經濟球”
“一張9.9元的球票,能免費游龍虎山,入住酒店還可以打6折!”在鷹潭,客場球迷的驚喜揭開了贛超第二記“好球”的奧秘:以賽事為紐帶,讓體育流量轉化為文旅消費增量,實現了從單一的“門票經濟”向多元“場景消費”的躍升,上演“體育+”的融合“帽子戲法”。
這個“戰術”充滿巧思。全省11個賽區聯動百余個景區推出“贛超福利”:在贛州,一張球票能免費游40個A級旅游景區﹔在上饒,客場球迷憑球票可在三清山、靈山等眾多景點享受優惠﹔在景德鎮,球迷不僅能享受景區門票優惠,還能享受體驗陶藝優惠……一張看似普通的票根,將單一消費行為轉化為更長的消費鏈條,帶動形成更多消費增長新亮點。
消費“得分”數據同樣亮眼:僅第二輪比賽期間,南昌、贛州等主賽區周邊餐飲營收同比翻番,酒店預訂量激增220%,體育中心周邊餐館翻台率達到平時的3倍。吉安泰和縣的主場賽事,4000張門票半天售罄,賽場外的“泰和烏雞”展銷攤前排起長隊,開賽首日銷售額就破300萬元﹔賽事期間,全縣酒店入住率超80%,景區游客量同比增長65%,其中42%是為看球而來的外地人。更具創意的是“體育+民生”的延伸:新余將“崗位直通車”開進賽場,鷹潭推出“夜市招聘+賽事直播”,讓“看球”與“找工作”巧妙聯動。
“高鐵+賽事”的創新組合,讓贛超熱度再升級。8月2日,載著1000余名九江球迷的G9813/2次高鐵專列從九江廬山站駛出,這是江西開出的首趟贛超球迷專列。這趟“公交化”運行的復興號列車,僅需一個半小時便直達鷹潭。從專項票務、快速安檢到便捷接駁,鐵路部門為贛超量身定制服務鏈,讓足球熱情沿著鐵軌擴散。
“邊吃龍蝦邊看比賽,真夠勁!”借助贛超,江西各地眾多商場、景區、戶外廣場利用室內外大屏進行賽事直播,開啟贛超第二現場,讓市民直呼過癮的同時,也把他們的觀賽熱情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力。記者注意到,不少是全家數人出動,在商場“吃喝游樂購”一站式消費。而賽場周邊則是自發形成煙火市集,球迷流連忘返,品美食、議賽事、敘情誼。九江市體育中心外攤主劉師傅笑著算賬:“生意比平時翻了好幾番。”
贛超的實踐証明,當全民健身激活大眾參與熱情,體育就能成為撬動消費升級、激發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第三記球:
踢響江西自信的“精神球”
“走自己的贛超特色路,不簡單模仿、不盲目照搬!只要老百姓踢得高興、看得開心就行。”江西省體育局局長李小平一席話,道出了江西辦贛超的初心。足球裡藏著江西人獨有的精神密碼。贛超的第三記“好球”已然踢出——以足球為筆,在全民健身的畫卷上,為自信江西寫下鮮活的注腳。
這自信,藏在“從善如流”的細節裡。首輪賽后,有球迷建議“球衣背后的姓名要用漢字而非拼音”,組委會連夜協調供應商,1100多套球衣3天內全部更新。從優化直播鏡頭到調整燈光,再到補種球場天然草皮,贛超用一個個調整,讓球迷們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這種對群眾聲音的重視,正是全民健身“以人民為中心”的生動實踐。
這自信,寫在“以球會友”的浪漫裡。“贛贛”與“萍萍”互訴衷腸,“撫兄”與“春哥”相見恨晚,“吉吉”與“余余”惺惺相惜……這份獨特表達,正是江西文化自信的細膩詮釋。信中既展示了對對手的贊賞,也不忘推介家鄉風物,贛南臍橙、蓮花血鴨、泰和烏雞……這表面上是“官方玩梗”,實際展現的是江西人特有的氣度——贏要贏得坦蕩,輸要輸得體面,場上是對手,場下是兄弟。
這自信,更顯現在“超越勝負”的格局裡。贛超賽場上,體育精神的真諦被反復詮釋。揭幕戰中,南昌隊球員抽筋倒地時,景德鎮隊員沖過去幫他拉伸﹔贛州隊球員受傷,新余隊員一路小跑上前提供幫助。無論是九江球迷自發地清理所在看台的垃圾,還是小球迷用稚嫩的畫筆寫下“小小足球,大大夢想”,這些溫情的細微舉動,讓贛超更有魅力。贛超不只是一場競技,更成為傳遞團結、友愛、奉獻精神與文明風尚的公共平台,賽場內外涌動著令人動容的城市溫度。
體育不僅是強身健體的方式,更是凝聚人心、塑造精神的載體。贛超三記“好球”,踢出的是全民參與的熱度,是文旅融合的深度,更是文化自信的厚度。當這場省級聯賽扎根群眾土壤、點燃城市活力、融入文化血脈,便能從地方賽事躍升為全民文化IP。
足球還在滾動,屬於江西的下一記“好球”,值得期待。(全媒體記者 胡武龍 石德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