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燃動”避暑經濟新活力

眼下正是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靖安縣中源鄉卻是涼風拂面、清爽宜人。中源鄉森林覆蓋率近90%,夏季平均氣溫22℃左右,當別處還在驕陽下炙烤,這裡卻仿佛被施了清涼魔法。今年暑期,中源鄉依托涼爽氣候、秀美山水、文化特色等優勢,避暑經濟持續升溫。通過打造避暑旅游線路、完善旅游業態、升級民宿服務等舉措,打造清涼消費、產品供給、夜間經濟等多元業態消費場景,為游客提供了多樣的納涼方式。同時,也推動了中源鄉的夏日清涼經濟發展,激發了消費市場活力,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靖安國際滑雪場內,滑草、登山、露營的游客絡繹不絕,站在海拔1700米的觀景平台,俯瞰中源避暑小鎮層巒疊嶂的山巒,人們恍若置身畫卷。“我們精心打造了一批夏季旅游體驗項目,正在推進二期項目建設,怕影響游客的夏季旅游體驗就沒有去宣傳,但是預訂咨詢電話絡繹不絕,我們都不用看天氣預報,就知道肯定是城裡的氣溫又爆表了,不少游客想找一處涼爽的地方來休閑避暑。”靖安國際滑雪場營銷經理陳寒說,這個夏季旅游市場的火爆讓他意想不到,每天都有上百個電話過來咨詢。7月中旬以來,這裡的87間客房始終“客滿”,周末的房間要提前一周才能預訂到,日均游覽游客500余人次,截至目前已經累計入住1200余間客房,接待游客2萬余人次。
夏季避暑旅游除了游山玩水外,也帶動了中源鄉民宿、餐飲等行業的發展。不少民宿呈現一房難求的現象,餐廳裡也座無虛席。中源鄉夏季旅游市場的火爆現象,讓春景漫野、九嶺外灘等經營主體活力迸發,曾經年輕游客無處可玩、無處去玩變成歷史。“我們看到中源的夏季游客數量巨大,在去年就考慮打造一個集餐飲、水上樂園、熱氣球、農趣體驗等業態為一體的農文旅項目,今年8月份建成營業后,每天都不少游客帶著孩子到我們這游玩,感受中源田園農趣的快樂。”九嶺外灘項目負責人李萬明說。
隨著暮色漸漸降臨,春景漫野戶外露營基地沉醉在暑期溫柔懷抱中。微風輕拂帶著草木的清香,耳畔小溪的潺潺流水為這幅動態的畫卷增添了幾分詩意與寧靜。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宜人的自然環境,使得露營基地成為眾多游客的打卡地。“我們自開業以來,接待了15批次的團建游客,大部分都是年輕游客為主,周末的時候還有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裡體驗水上樂園、網紅搖擺橋等項目,我們還根據游客需求定制游玩套餐,打造具有情感價值的游玩項目。”春景漫野戶外露營基地負責人李陽文說。
民宿一直以來都是中源鄉旅游產業的重要支撐,璞宿作為中源一家小有名氣的庭院式民宿,暑假期間,7套客房基本天天滿房。“旺季時入住率能達到95%以上,淡季則維持在50%∼60%左右,全年收入大概30多萬元。在旺季,我家裡還請了一個阿姨幫忙做飯,這樣我就有更多精力去推廣我們的家鄉,隻有發自內心的熱愛家鄉,才能把家鄉的美好真實地傳遞給每一位客人。”彭學輝介紹道。
民宿的經營不僅帶動了住宿的收入,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增收,游客想吃本地水果,回去前想買點土特產,彭學輝都會熱情地向客人推薦。“如果客人對當地特產口味不熟悉,我就先去買點到民宿讓他們品嘗,覺得好吃再買,就當是品嘗我們本地的美食。”彭學輝說。
類似彭學輝這樣的民宿經營者還有很多,他們都通過自身的發展特色成為了中源民宿產業的主力軍,也帶動本地水果、果脯、辣椒醬等土特產銷售,實現戶均增收2000余元。
秀美的風景,絡繹不絕的游客,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文化活動的滋養,讓鄉風變得更加和美、文明。今年暑期,中源鄉還結合靖安生活節和當地傳統習俗,精心策劃推出應季旅游產品、特色體驗活動,組織開展“4+6+N”系列主題活動,與游客的需求雙向奔赴,點燃夏日文旅市場。
“這種從‘賣風景’到‘賣體驗’的轉型,成效顯著。我們不僅僅是賣房間給游客住宿,更是賣一種文化體驗,賣一種情緒價值,目的是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在爽爽中源感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中源鄉民宿協會會長鐘巍說。
在持續夯實避暑經濟的基礎上,中源鄉也圍繞游客需求,不斷完善交通、業態、餐飲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以“黨群幫幫團”為載體,通過游客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的三單服務模式,累計為游客提供各類暖心服務8000余次。8月初,集中簽約7個項目,總投資額2.8億元,涵蓋綠色種養、精深加工、數字經濟、農旅體等多個領域,進一步提升產品區域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讓中源成為聚人氣、引流量的網紅打卡地。
以生態聚人,以文化促旅,越擦越亮的生態旅游品牌,正逐步轉化為中源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下的中源正乘勢而上,以更豐富的業態、更沉浸的體驗、更貼心的服務,向外展示爽爽中源的無限活力與嶄新篇章。“近年來,我們按照縣委‘1353’工作思路,以‘文旅美縣 生態名縣’建設為目標,推動資源整合與業態創新,通過完善配套設施、激活農旅經濟、做活賽事IP等舉措,打造集文化體驗、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於一體的全域全季旅居目的地。”中源鄉黨委書記喻雪剛如是說。(陳晨、胡紫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