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舉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江西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初秋的贛鄱,就業創業熱潮涌動:贛州“中甲聯賽”上,球迷們圍攏在賽場設置的就業之家服務點咨詢崗位﹔江西博騰藥業有限公司裡,高校畢業生曾智霖正在申請基層就業崗位補貼﹔吉安市吉州區社保中心內,靈活就業人員肖武卿順利領到補充工傷保險待遇……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是江西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生動注腳。
今年5月,聚焦就業領域“部門協同不足”“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等難點,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大力深化就業體制機制改革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搭建起江西就業改革的“四梁八柱”,為全省就業工作提供了系統性、制度性支撐。上半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27.7萬人,年度任務完成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全省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14.7億元,累計發放貸款2800億元,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位置﹔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穩中向好,“總體穩定、質效雙升”的就業格局愈發堅實。
協同聯動破題,構建產業就業新格局
“以前隻會簡單操作機器,現在能獨立調試智能設備,工資從3800元漲到5200元,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位於貴溪市的江西榮欣新材料有限公司內,金屬熱處理工萬莉說。她的成長,是江西構建“產業需求—技能供給”動態匹配機制的縮影。
作為國家級銅基新材料先進制造業集群核心區,貴溪市曾面臨150家產業鏈企業“技工短缺”的困境。為此,當地政企校聯動,聯合江西銅產業高級技工學校開設“銅能匠”定向班,並推行“送培訓進企業”模式。截至今年7月,已開展專項培訓36期,超千名工人和萬莉一樣實現“技能增收”。
這種“產業出題、培訓答題、就業得分”的精准對接,源於江西對產業與就業協同發展的深耕。今年以來,我省創新建立就業影響評估機制,為產業布局與就業崗位的同頻共振筑牢根基﹔同步優化職業培訓體系,建立技能培訓指導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緊扣“1269”行動計劃產業方向發布81個重點培訓工種,全面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新模式。此外,《江西省重點企業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江西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人才需求目錄》,為產業高質量發展與勞動者高質量就業提供了清晰的“人才導航”。
精准施策發力,織牢重點群體就業網
近日,江西博騰藥業有限公司新員工曾智霖收到首筆基層就業崗位補貼,他高興地說:“每月1000元補貼,實實在在緩解了我們應屆畢業生剛入社會的經濟壓力。”
這是我省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崗位補貼政策落地見效的生動寫照。今年,該政策已審核通過2540人,政策紅利正加速釋放,引導青年人才下沉基層、助力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針對重點就業群體,我省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就業幫扶措施,構建起多元化就業支持體系。
為破解創業者“融資難、擔保難”問題,我省推廣實施創業擔保貸款市場信用擔保模式改革,推行“政府+銀行+融資機構”信用擔保模式,降低融資門檻。為降低就業困難人員創業風險,我省在全國率先推出低成本創業幫扶舉措,目前,全省已有2000余人申請借用創業設備,其中1882人已出攤創業。為精准幫扶返鄉農民工就業,我省創新推出返鄉就業幫扶項目,構建“五級幫扶”機制:行政村推薦5名就業困難人員,省市縣鄉村五級各幫扶1人,預計可幫助8萬人就業。
健全退役軍人自主就業創業支持體系﹔打造“贛字號”勞務品牌,穩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超過130.9萬人﹔加強就業困難人員認定幫扶,實行動態退出機制……我省以“組合拳”筑牢就業保障網,讓就業保障更堅實、更暖心。
升級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
“看球、找工作兩不誤,這服務太懂老百姓了!”贛州“中甲聯賽”賽場邊,球迷劉濤拿著就業意向確認單,格外興奮。賽場就業之家服務點的工作人員,既為他匹配了崗位,還解答了社保疑問。如今,這樣的“就業便民點”已遍布贛州賽場、商圈與夜市,讓群眾休閑時也能找工作。
為完善全民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我省著力破解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務手段滯后、基層基礎薄弱等問題,不斷健全精准高效的就業服務機制。其中,作為就業服務金字招牌,“5+2就業之家”以“線下+線上”方式,成為群眾身邊的“就業加油站”:線下,依托全省1萬余個網點開展“10+N”服務,今年已舉辦活動1.3萬余場,實現“月月有主題、層層有活動、處處有服務”﹔線上,微信小程序“找工作”“提技能”“助創業”等欄目包含大量崗位信息、培訓課程,群眾可隨時查詢、選擇。
各地結合實際不斷創新服務形式。永修縣、贛州市南康區為殘疾人設專場招聘會及助殘活動﹔上饒市廣信區望仙鄉結合文旅資源,推出“文旅+就業”“文旅+創業”服務,挖掘民宿管家、講解員等崗位。
為讓服務更好落地,我省還出台用好“5+2就業之家”“三多三強”專項舉措,明確95項具體工作,推動省市縣三級全員下場、全業務融入、全系統聯動,讓就業服務真正走進群眾生活。
權益保障兜底,健全職業安全防護網
“打零工受傷能領到工傷待遇,以前想都不敢想。”拿著2900余元補充工傷保險金,吉安市吉州區裝修工人肖武卿激動地說。今年3月,他成為當地首名辦理補充工傷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8月他意外受傷后,吉州區人社部門開辟綠色通道,兩天出具職業傷害認定書,5個工作日內發放待遇。
這是我省強化提升勞動者就業權益保障機制的重要突破。今年,我省新增新余、九江等4設區市開展補充工傷保險試點,越來越多靈活就業人員等勞動者的權益得到保障。同時,我省積極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水平提升專項行動,通過建立信息台賬、推行合同參考文本、開展集體協商等13項舉措,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
改革潮涌處,揚帆奮進時。我省正以改革為筆,在贛鄱大地上持續書寫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鮮活篇章。從產業協同的“精准匹配”到重點群體的“兜底保障”,從就業服務的“無處不在”到權益守護的“堅實有力”,每一項舉措都緊扣勞動者需求,每一份成果都映照民生溫度。正如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和失業保險處處長王克所說:“我們將繼續深化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體制機制改革,讓每個勞動者都能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讓就業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為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侯藝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