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托育讓“家門口的幸福”落地

9月1日,恰逢2025年秋季學期首日。上午8時,南昌高新區中興和園小區居民鄒蓉牽著女兒鄒予禮的小手走出家門。無須匆忙趕路,僅僅步行200米,就到達社區嵌入式普惠托育機構——南昌高新區第六幼兒園附屬托育中心。陪孩子參加完簡短卻有儀式感的開學典禮后,鄒蓉安心轉身奔赴工作崗位。
“曾經‘帶娃難’是我們家庭的痛點。”鄒蓉坦言,作為雙職工家庭,工作日分身乏術,照顧孩子全靠雙方父母輪流搭手。“去年,家門口開了這家托育中心,孩子剛學會走路我就把她送來了,為我們省了不少力。”如今,鄒蓉不僅能專心工作,更驚喜於孩子在集體生活中逐漸提升的社交能力。
這是一份“家門口的幸福”。該托育中心負責人劉小宜介紹,今年6月,秋季學期招生簡章一發布,58個托位當天就被預訂一空,熱度遠超預期。
吸引家長們的,是家門口的服務和普惠的價格,這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劉小宜介紹,托育中心使用的700多平方米場地由政府免費提供,為機構省去了租金成本﹔與此同時,“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被納入我省2025年民生實事,對符合條件的新建或改擴建社區托育機構予以適當建設補貼,當前該托育中心已收到首筆經費21萬元。
“在政府的助力下,我們的運營成本降了下來,也有底氣調整收費。今年秋季學期的保育費,比去年同期下調了近25%,算是把政策帶來的好處,實實在在變成了家長能感受到的實惠。”劉小宜表示。
據了解,這樣的普惠模式正在南昌多點開花。在青雲譜區洪都街道洪飛社區,一塊曾閑置的低效用地正“變身”為托育園——2024年底,洪飛社區主動邀請南昌妙迪托育服務有限公司入駐,以“公助民營”模式打造社區嵌入式普惠托育機構,場地租金全免,機構負責場地改造和運營。“我們力爭下個月正式投入運營,目前已有15個托位意向。我們相信,這一塊閑置空地,將成為社區最富生機的場所。”洪飛社區托育園負責人歐陽麗期望著。
當下,雙職工家庭已成為社會主流形態,父母雙方時常陷入工作與育兒的雙重壓力中,“誰來帶娃”逐漸成為橫亙在眾多家庭面前的現實難題。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正是破解這一困境的關鍵方法。
“公益性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模式,高度契合當前托育服務市場的發展實際,既能保障服務的普惠屬性,又能激發市場活力。”省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納入民生實事,其意義遠超“解決帶娃問題”本身。“從社會層面而言,這一舉措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填補了0至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短板,讓民生保障更有溫度﹔從長遠來看,它還能為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通過降低育兒成本、優化育兒環境,提振家庭生育信心,是順應群眾期盼、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實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