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護航糧豐 安全潤澤民心

盛夏時節,鷹潭市余江區白塔河兩岸萬畝稻田連綿起伏,清冽的河水通過電機源源不斷流入田間。中童鎮村民陳大爺站在田埂上,望著長勢喜人的禾苗感慨:“合上閘,水就來!如今用電安心又踏實,就像頭頂有把‘安全傘’。”這句朴實的話語,道出了當地數萬農戶的共同心聲,也折射出五年來國網鷹潭市余江區供電公司(以下簡稱“余江供電公司”)守護農村糧食生產用電安全的扎實成效。
余江區農田多沿白塔河分布,每年入夏后河床水位低於農田,數萬畝稻田灌溉全靠電力抽水。曾幾何時,水泵運轉的轟鳴聲雖奏響農忙序曲,卻也伴隨著私拉亂接、設備老化帶來的用電風險。如何讓農戶既“用上電”又“安全用電、放心用電”,成為供電公司服務鄉村振興、保障糧食安全必須破解的課題。五年來,余江供電公司以“寧讓電等人、不讓人等電”為原則,從硬件升級、宣傳引導到協同治理,織密農村用電安全網,實現了農業生產抽水用電“零事故”。
織密安全網:線路架到田埂,硬件筑牢根基
“以前抽水得自己拉電線,又擔心漏電,又怕耽誤灌溉。現在專用線路通到村頭,電表裝到田邊,省心又安全!”錦江鎮鐵山村委會村民徐建國說起用電變化,滿是認可。
針對農村抽水用電“硬件”薄弱問題,余江供電公司聚焦糧食生產用電需求,持續加大農網改造投入,將電力設施延伸至田間地頭。五年來,公司推動線路架設、電表安裝“直達田埂”,徹底改變了農戶自發拉線、老舊電器湊合用的局面——僅在鐵山村委會,就為6個自然村架設抽水專用線路7千米,安裝專用電表186塊,終結了當地長期臨時接線、危險用電的歷史。如今,行走在余江的田野間,規范的電力線路縱橫交錯,成為守護農田灌溉的“生命線”。
唱響安全曲:黨旗飄在一線,宣傳入腦入心
“濕手莫碰電,接線要規范,漏保常檢查,安全記心間!”每年“雙搶”時節,正是糧食搶收搶種的關鍵期,余江農村的鄉音大喇叭裡,總會循環播放這樣的安全用電提醒。這背后,是一支支由黨員骨干組成的供電服務隊在田間地頭的堅守。
余江供電公司堅持以黨建引領安全生產,推動“黨建+用電安全”深度融合,讓黨旗在保電一線高高飄揚。黨員服務隊創新宣傳方式,把安全知識“播”進農戶心裡:宣傳單頁發到人手、貼至村口,真實案例宣傳畫立在村頭﹔利用村民傍晚納涼時間,在平定鄉劉家村等村落組織“觸電情景模擬”小劇場,通過鮮活場景提升群眾安全意識﹔走村入戶開展“一對一”講解,用接地氣的語言破解用電安全“盲區”。五年來,供電員工用腳步丈量責任,讓安全用電理念走進了每一個村庄、每一戶農家。
筑牢防護牆:服務走在風險前,協同守護保平安
“安全不能隻靠‘說’,更要靠‘防’。把隱患消除在萌芽,才能讓農戶用電真正放心。”余江供電公司負責人說。“供電+政府+專業力量”協同治理模式,將供電服務關口前移,把風險防控挺在前面。
一方面,公司與村鎮政府緊密聯動,開展“地毯式”隱患排查,對每一處接線、每一個漏電保護器逐一檢查,不留死角﹔另一方面,組建以黨員骨干和青年員工為主的“流動服務隊”,免費為農戶檢修水泵電機,從源頭杜絕設備老化、私拉亂接帶來的風險。今年6月,公司在畫橋鎮、潢溪鎮開展聯合排查,一周內更換72台老舊漏電保護器,檢修水泵12台,及時化解了多起潛在安全隱患,為夏灌用電保駕護航。
五年耕耘,五度“雙搶”,余江區農業生產抽水用電實現“零事故”。這一成績的背后,是供電員工浸透汗水的衣衫,是安全宣傳紙上反復打磨的條文,更是供電公司從“用電管家”到“安全守護人”的角色轉型,是“人民電業為人民”宗旨的生動實踐。
如今,縱橫田野的銀線鐵塔,不僅為萬畝稻田輸送著灌溉的動力,更編織起守護生命安全、護航糧食豐收的堅固屏障。余江供電公司的實踐表明,只要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心上,把安全責任扛在肩上,就能以電力擔當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讓“電力為民”的初心在廣袤田疇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陳柏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