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宜做好特色文章(話說新農村)

鄉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僅在於自然風光、特色農業、古鎮建筑,更在於其承載的獨特文化記憶
金秋時節,湖北雲夢縣的游客絡繹不絕。200多棟異地搬遷復建的古建筑吸引游客前來打卡﹔博物館裡秦吏“喜”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與游客跨時空“對話”﹔鄉村咖啡館建在花叢中,咖啡香裡混著花香……數據顯示,1至7月,雲夢縣接待游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03%,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07%。
不只是雲夢,今年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為7.07億,同比增長8.9%﹔上半年,全國鄉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長35%。近些年,廣袤鄉村憑借著好山好水好風光釋放出的別樣魅力,讓鄉村旅游發展勢頭強勁,以人次論,鄉村旅游已佔國內旅游市場的“半壁江山”。
鄉村旅游市場是火熱的,鄉村旅游熱給鄉親們帶來的實惠也是真切的,但熱潮背后的隱憂同樣真實。隨著人們對旅游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如今的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更加多元,更加注重體驗性。因此,也會聽到游客感慨:“走到哪,古街古鎮都似曾相識,伴手禮也大同小異,農家飯幾乎就是‘老幾樣’。”同質化嚴重,成為當前鄉村旅游市場發展亟待改善的問題之一。
細品一下會發現,雲夢鄉村旅游“出圈”是有些經驗可以借鑒的。秦漢簡牘是雲夢出土的特色文化資源,當地以深厚的文化積澱為牽引,將現代科技融入博物館體驗,讓文化和歷史變得可以“觸摸”。又以“博物館+全域規劃”無縫銜接城與鄉,油菜花海、春田十裡等田園風光成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堅實底盤。據當地統計,相關衍生業態的興起留住了游客,游客從到此一游變成深度體驗,停留時間延長,人均消費提升。
從雲夢看向全國,如何讓鄉村旅游實現從“千村一面”到“一村一韻”的轉變?恐怕還需綜合施策,做好特色文章。其中,重視特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味兒是關鍵。
鄉村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優秀基因庫,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寄托著人們濃濃的鄉愁。鄉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僅在於自然風光、特色農業、古鎮建筑,更在於其承載的獨特文化記憶。
比如,有的村庄沿襲古法榨油工藝,讓游客參與傳統手作﹔有的保留地方戲曲表演,打造沉浸式文化劇場﹔還有的村庄傳承紅色記憶,開發了愛國主義教育旅游線路。這些村庄將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資源轉化為體驗產品,無疑會為鄉村旅游增添不可復制的魅力。數據顯示,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游客復游率比普通項目高出40%以上。
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味兒,同樣離不開創新。講好新故事,創造新場景,提供新玩法。近年來,多地涌現出一批“村”字號創新文旅產品,“村BA”“村超”“村T”“村歌”“村播”等,它們共同的魅力也在於對和美鄉村生活、特色鄉土文化的展現。
鄉村裡,既能體會鄉土文化的厚重,也能感受創新發展的活力。走,一起到鄉村去,那裡會讓你有向往、有記憶、有回味、有收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