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數智賦能 “鎢都”躍遷

——大余工業數字化轉型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2025年09月14日09:15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在大余縣江西悅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控制中心,一面巨型LED屏正實時呈現全廠區生產運行數據。在中央智能控制系統的精准調度下,氣體制備、自動投料、高精度反應等設備高效協同作業,“機器會思考、生產能感知”的數字化場景成為現實。

“過去生產依賴人工記錄與調控,如今全面實現了‘雲上管理、智能控制’。”該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數字化系統預設程序,從計劃排產、流程管控到能耗監測,全部實現智能統籌與遠程精准調控,生產效率與品質管控能力顯著提升。

以“數智化”為引擎,悅安新材已發展成為國內極少數同時掌握羰基鐵粉規模化生產能力及水霧化、氣霧化合金粉雙工藝技術的企業,產品遠銷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先后獲評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並通過國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級認証和國家“數字化成熟度”二級認証。

悅安新材是大余縣以數字化賦能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個典型。近年來,大余縣聚焦微納粉體新材料、鎢及有色金屬、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配件三大產業集群,成立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構建“5G+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梯次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正加速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引擎。

在微納粉體新材料產業領域,大余縣以前瞻視野布局賽道,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診斷為抓手,推動鏈上企業通過數字化實現提檔升級。作為省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典型示范企業,悅安新材帶動鏈上企業協同推進技術改造、設備更新與綠色制造,“數智引領、鏈式發展”的產業生態日趨完善。

依托龍頭企業示范效應,大余縣成功引進昶聯科技、瑞爾得新材料、艾貝新材料等一批延鏈補鏈項目,形成從超細粉體、中試基地、MIM喂料到超硬、微波、軟磁材料,再到航空涂料、儲能材料、微電子控制設備的特色產業鏈。通過與清華大學、華南理工、江西理工等高校共建“需求牽引—中試驗証—孵化量產”產學研協同機制,多項技術成果借助數字化手段成功轉化。

“世界鎢都”也在經歷深刻變革。大余縣以“鎢產業大腦”建設為核心,強化設備互聯與數據實時採集分析,推動傳統鎢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丫山鎢業獲國家“數字化轉型成熟度”二級認証,翔鷺鎢業躋身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金上精密二期將建設智能化研發中心和數字化生產線,東宏錫業實現從礦物廢渣中高效回收資源,推動產業從“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跨越。

立足省級鎢及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基地,大余縣建設硬質合金主題產業園與新硬質合金產業園,並與江西理工大學共建贛州市鎢產業技術研究院,為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目前,全縣已集聚相關企業百余家,形成覆蓋“採掘—粗選—鎢精礦—仲鎢酸銨—氧化鎢—鎢粉—碳化鎢粉—硬質合金—刀鑽具—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大余有色金屬新材料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省級產業集群。今年1至7月,大余縣有色金屬和新材料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20.45%。

在新能源領域,大余縣以數智融合為核心,全面完成規上鋰電企業“數字化診斷”,格潤新材、盛源新材等企業獲國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級認証。依托中國科學院對口支援優勢,大余縣建成新能源新材料中試基地,悅鋰首創“一步法提鋰”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並推動多項科技成果高效轉化。希爾曼錳系產品佔據全國三分之一市場份額。東騰鋰業4680鋰電池性能指標行業領先。目前,大余縣共集聚鋰電新能源企業14家,其中規上企業11家。

依托東騰鋰業、盛源新材等龍頭企業,大余縣推動多個重點項目簽約落地,構建覆蓋鋰礦採選、鋰電材料、鋰電池制造、新能源汽車配件及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集群。贛粵汽車配套產業園已集聚汽車零部件企業12家,成為服務贛州新能源科技城和華南汽車城的重要生產基地。今年1至7月,大余縣鋰電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營收31.93億元,同比增長16.6%。

目前,大余縣制造業規上企業數字化改造已實現全覆蓋,完成入企診斷105家,啟動改造91家(其中L6級以上20家),完成貫標評級64家(其中L6級以上8家)。今年1至7月,大余縣規上工業企業104家,工業總產值96.8億元,同比增長13.8%﹔營業收入98.6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市三類縣排名第2﹔利潤總額2.5億元,同比增長21.4%,全市三類縣排名第2。數智賦能正持續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葉相發、葉功富)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