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你所不知道的江西

新余仙女湖:是“仙境”,也是人間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5年09月14日10:3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視頻制作:人民網 涂詩軒

贛鄱大地,仙女湖畔,43歲的何義德望著自家餐館裡滿座的食客,笑意寫在臉上。

“仙女湖的有機魚鮮嫩味美,魚頭餃子湯是外地游客必點的招牌菜,常常供不應求。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3000多元,一年下來營業額超百萬元。”

這個曾靠務農維生的村民,如今借著一湖好水吃上了“旅游飯”。在仙女湖沿岸,60余家餐館錯落分布,許多村民像何義德一樣,依托仙女湖這一湖碧波過上了紅火日子。

30多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水庫。1995年新余市借《搜神記》中“毛衣女下凡”的傳說,將江口水庫更名為“仙女湖”,借愛情傳說,正式開啟文旅融合之路。

從2015年被評為“中國七仙女傳說之鄉”,到2023年躋身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七夕文化漸漸成為仙女湖最鮮明的IP。如何講好七夕文化故事,把游客吸引過來、留下來,仙女湖從未停止探索。

新余仙女湖區的生態美景。人民網 朱海鵬攝

秋日的仙女湖,碧波映島影。羽仙島的晨霧中,游客仿佛踏入仙界﹔三生橋上,紅綢飄飄,情侶們系下對愛情的期許﹔七夕島上,漢服愛好者打卡拍照,與“七仙女”的雕塑相映成趣。

“每一步都有故事,每一處都能互動。”來自南昌的游客陳夢雲身著漢服模仿七仙女的姿態,在仙沐台定格“下凡”瞬間。沉浸式體驗與場景式互動,讓她和同伴在仙女湖景區游玩了3個多小時。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現代化的表達。

分宜縣螺螄小鎮的“巧韻七夕夜”現場,嗦螺大賽氣氛熱烈,歡笑聲此起彼伏。“比賽吃螺螄太盡興了,孩子開心得都不想走!”一位剛結束比賽的爸爸擦著嘴笑道。

渝水區鵲橋村內,情侶們手持折扇漫步市集,攜手體驗糖畫、彩繩、漆扇等手工非遺,不少游客嘴角不自覺地上揚。

不僅如此,河下鎮的龍蝦美食音樂節、歐裡鎮的荷花潑水節,讓節慶活動扎根鄉土、連接民心。如今的新余,以七夕為主題的活動貫穿全年,“月月有精彩、鄉鄉有品牌”的文旅生態已然成形。

“距離上一次來已有10多年,仙女湖變化太大了!”站在樹蛙部落民宿露台上遠眺湖景,來自湖南長沙的游客胡敏雲感慨,以前來,坐船繞湖一圈,現在可以住下來慢慢玩了。“早上在鳳凰灣騎行,下午去江口電廠藝術區看展,傍晚帶著孩子劃槳板。還可以乘坐觀光巴士暢游沿湖景點,深度體驗仙女湖之美。”

新余仙女湖區的生態美景。人民網 朱海鵬攝

變化背后,是“留客”思維的轉變。

仙女湖擁有大大小小島嶼近百座,為串起這些散落的島嶼,破解景點單一的瓶頸,當地陸續打造了高端民宿、度假酒店、藝術區、度假村等項目,讓百座島嶼從“可看”,變為“可玩”“可居”。

走出湖區,仙女谷的茶樂園、茶博園、中草藥園三大主題園區,游客可品香茗、拍美照,靜享悠然﹔東山湖營地裡挖竹筍、水上槳板、湖畔K歌等多樣體驗,解鎖戶外休閑新方式。

“大仙女湖旅游”理念下,轄內鄉鎮(辦)統一納入全域旅游規劃,游客停留時間顯著延長,仙女湖逐步形成了“引客”更“留客” 的良性循環。

鳥飛魚躍,青山倒映。仙女湖的動人之處,除了它的浪漫傳說,還有那一湖清澈秀美的碧波。奇峰、島嶼、曲水——80.7%森林覆蓋率,國家地表水Ⅲ類標准水質,仙女湖的清澈已成為最動人的名片。

航拍新余仙女湖 人民網 朱海鵬攝

這份生態之美,正轉化為發展動能。

“游客超60%來自江西新余、南昌、吉安、宜春、萍鄉,及湖南長沙、株洲、湘潭‘兩地八市’。”仙女湖區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春艷介紹,這些區域客源市場人口總量超過3000萬,潛力巨大。

今年1-7月,仙女湖全域共接待游客579.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53億元,同比增長15%。七夕節單日客流更突破5.5萬人次,創下暑期新高。

“守護好這一湖清水,才能讓生態明珠持續釋放光彩。”李春艷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單一水庫到全域融合,仙女湖用變遷印証著生態優勢與文化魅力的共生之道。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