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創新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模式——
聯系的是群眾 溫暖的是民心(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第十五屆全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廣東廣州,街頭巷尾,裝扮一新。珠江之畔,熱門地標的“全運盛裝”,融入“萬屏聯播”的宏偉氣象,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合影打卡。
行駛在天河區珠吉街道大靈山路與廣園快速路路段,新鋪設的路面平坦而寬闊,一輛輛車子有序順暢駛過。
從過去的擁堵不堪、怨聲載道,到如今的道路暢通、井然有序,這一變化與廣州市人大代表潘映珊提交的關於2025年全運會周邊道路改造的建議密切相關。而這份建議,源於潘映珊在珠吉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接待群眾時,聽到的呼聲。
在建議辦理過程中,天河區人大常委會加強監督、各部門協同發力,該項目推進過程中的一個個難題得到解決。如今,便捷的交通,不僅贏得市民點贊,也將為全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有力保障。這是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生動縮影。
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通過建立健全代表聯絡機構、網絡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眾聯系”,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豐富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內容和形式”,黨中央對完善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履行法定職責,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
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並對人大代表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健全聯系代表的制度機制等提出明確要求。
聯系的是群眾,溫暖的是民心。
如今,各地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落實新修改的代表法,不斷健全代表工作制度機制,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發揮作用。依托人大代表聯絡站等線上線下多元渠道,人大代表聽民聲、匯民智、解民憂,讓人民群眾的期盼有著落、有回應。
傾聽群眾心聲,橋梁紐帶更緊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關鍵在於深深植根於人民之中。
“以前雨天踩泥、晴天吃土,車輛通過濺起碎石子,現在新路通到家門口!”近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縣新安鎮新安村,最后一段水泥路澆筑完工,看著光滑的路面,村民宋志剛笑得合不攏嘴。
數月前,新安村集市上熙熙攘攘,叫賣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十分熱鬧。集市口,一張方桌擺在顯眼位置,陸續有村民圍過來,這是人大代表正接待群眾。
“老巷子坑窪不平,電動自行車都得推著走”“孩子上學怕摔跤,腿腳不便的老人路過得提著一口氣”……新安鎮人大主席彭志欣把一條條訴求仔細記錄下來。不久,他就帶著人大代表走進村裡實地調研,了解到村裡18條支巷土路總長近千米,硬化面積約800平方米,資金缺口是個難題。
群眾心聲,就是人大代表的履職方向。
新安鎮人大迅速組織縣鎮兩級人大代表開展專題活動,對照民生實事項目清單反復研究。人大代表集思廣益,推動相關單位申報年度公益事業財政獎補項目,聯動村委會核算自籌資金,資金缺口得以補齊。
伴隨著攪拌機的轟鳴聲,道路硬化工程正式開工。從盛夏酷暑到初秋涼意,縣鎮人大代表積極履職擔當,多次深入現場了解工程建設中的難點,精准建言,助力解決實際問題。
有村民反映施工影響出行,人大代表立刻協調施工隊調整工期,錯峰作業﹔發現部分路段排水設計不合理,人大代表當場聯系施工方優化方案……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昔日的“煩心路”變成了“幸福路”。
村民說,修筑的不僅是村中路,更是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民心路。
在正定,人大代表趕大集已經堅持了40多年。新安村這一“民心工程”,正是人大代表用腳步丈量民意、用實干破解難題的生動實踐。從方桌前的訴求,到嶄新的道路,群眾趕個集就讓煩心事有解了。
“群眾在哪裡,人大代表趕大集就把桌子擺到哪裡。”正定縣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主任師志靜說,正定不斷拓展活動途徑和形式,把大集趕到了村庄裡、景區內、網絡上。
夜幕降臨,正定榮國府景區內燈光絢麗,精彩紛呈。夜游的人們在這裡感受人間煙火,觸摸歷史文脈。
2023年“五一”,榮國府景區推出假期夜景游。北京游客王歡游覽后意猶未盡,萌生一個想法,希望該景區能長期開放夜景。
看到景區內的人大代表聯絡站,王歡就進去提了想法,負責接待的人大代表將其梳理成代表建議。當年9月,景區夜景開放,隨后又增加了其他夜游活動。
“推門能進,說了能辦,人大代表和群眾之間零距離,真頂事!”日前,王歡再次前來游玩,連連點贊。
人大代表聯絡站是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載體,是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台。
9月15日清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瑤田鎮人大代表聯絡站裡,梅坑村村民洪劍濤匆匆進門:“村西頭灌溉渠堵了,影響農田灌溉用水怎麼辦?”
“老樟樹那段是吧?我這就‘接單’,上午聯系水利站處理。”瑤田鎮人大副主席張志剛放下民情台賬,筆尖在“群眾點單”欄速記。不到3個小時,工作人員就安排挖掘機對農田灌溉渠道進行清理。當天傍晚,清亮的水,流淌進了稻田。
這樣“民有所呼、站有所應”的場景,時常在永豐縣的鄉鎮人大代表聯絡站以及村(社區、企業)聯系點出現。近年來,永豐縣人大把“窗口”搬到群眾身邊,建強人大代表聯絡站,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系”扎進鄉土,讓“小站點”成為解民憂、聚民力的“關鍵樞紐”。
來自人民、扎根人民,這是人大代表的特點優勢。
從灌溉渠清淤到路燈修復,從自來水入戶到老舊小區改造,各地人大代表聯絡站在群眾的暢所欲言中,發現工作的堵點、難點、痛點,找到金點子、好辦法,讓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寫在紙上,更落在群眾的笑臉上。
延伸履職觸角,民生舉措接地氣
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應有之義。
傍晚,河南省漯河市臨颍縣巨陵鎮婁庄村,一場充滿煙火氣的“民情夜市”熱鬧開攤。
村民婁伯恩反映“留守老人吃飯難”,人大代表姚二強俯身在“民情記錄本”上快速書寫,記下訴求。
不遠處,人大代表婁學偉坐在小馬扎上,與村民拉家常,耐心傾聽關於村頭道路加寬的建議,暖意融融。
近年來,臨颍縣人大常委會推行“民情夜市”機制,利用村民“白天忙、晚上閑”的作息特點,由人大代表牽頭,每周在人大代表聯絡站組織一次“民情夜市”,廣泛聽取群眾聲音,及時回應群眾期盼。
今年以來,巨陵鎮75名人大代表全部編入27個村級網格,成為扎根基層的“民意觀察員”。代表們帶著“民情記錄本”入戶走訪,每周再通過“民情夜市”與群眾面對面,構建“日常走訪+集中議事”的民意收集機制,讓群眾的心聲隨時能傳遞。
民意既要聽得到,更要辦得好。
巨陵鎮孟庄村村民田民超反映,劉庄高速路口以北道路出現變形拱起,影響出行安全。人大代表在“民情夜市”接訴后立即協調,次日城建部門便到場修復,兩天內解決隱患。
婁伯恩念叨的“留守老人吃飯難”,很快有了暖心答案。代表們接到訴求后,深入各村調研留守老人生活現狀,隨后推動婁庄村等多個村建起老年大食堂,為老人提供營養實惠的一日三餐。
走訪中,代表們還發現村民對婚喪嫁娶大操大辦頗有微詞,便牽頭成立“紅白理事會”,與村民共同制定“婚宴不鋪張、壽宴簡辦理”的簡約標准,既解了老人的“吃飯愁”,又改了村裡的“舊風氣”。
為了讓每一份訴求都落地有聲,巨陵鎮還建立了“收集—交辦—督辦—反饋”閉環機制。小事當場解決,難事定責定時,結果公示接受監督。同時,通過代表履職考核、線上訴求通道,保障群眾隨時能提建議。
截至目前,該機制已收集建議120余條,解決道路修繕等問題80余個。巨陵鎮人大主席李瑞芳表示,將不斷優化“民情夜市”議事機制,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民生溫度與民主活力。
群眾在哪裡,民意在哪裡,人大代表聯絡站工作就延伸到哪裡,從而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統一於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
看著光滑的瀝青路面有了護欄、防撞柱,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新安街道海旺社區居民面露喜色。
“我們在‘心安夜話’向人大代表反映后,沒多久道路就得到改善,現在交通秩序規范多了!”談起人大代表的履職成效,居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依托人大代表之家、聯絡站等陣地基礎,寶安區人大常委會開展“心安夜話”活動,引導人大代表主動走訪、服務上門。
電子廠廢氣污染、廣場舞噪聲擾民……人大代表以建言獻策的方式推動解決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持續推動代表建議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舉措,有效提升群眾對人大代表履職成效的感知度、認同感。
回應一個訴求,解決一類問題,提升一個領域。人大代表還結合日常走訪、視察調研的情況,深入分析群眾反饋的共性問題,主動將群眾集體所盼轉化為具體可行的代表建議,反映給相關職能部門研究辦理。
如今,各地積極推動人大代表聯絡站建強、用好、做實,不斷向征集立法意見、宣傳政策法律、推動社會治理等更多功能拓展,有力延伸履職服務觸角,更好地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
發揮專業優勢,產業發展提效能
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扎根人民,是各行各業的優秀分子,熟悉本地區、本行業的實際情況,了解群眾所思所盼。
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坐落著大大小小100多個草莓園區,5000余個草莓大棚,從業人員達到2萬余人。
走進位於董家街道的山東普朗特農業技術有限公司,草莓產業人大代表工作站的牌匾十分醒目。
實驗室內,裝著營養液的透明玻璃瓶裡,一株株草莓嫩苗在安靜生長。經過“練苗”和優選繁育,這些嫩苗升級為可出售的“子苗”。
試驗大棚的草莓壟間,翠綠欲滴的草莓秧郁郁蔥蔥,長勢茂盛。每到豐收時節,不少人前來採摘、品嘗新鮮草莓。
“農戶有所求,人大代表工作站有所應,這是建站初衷。”該公司董事長崔剛是歷城區人大代表,同時擔任工作站站長。
目前,工作站常駐人大代表18名,多數從事與草莓產業相關的工作。人大代表們通過在站內開展種植培訓、拓寬草莓銷路、增加產品附加值等多種方式,將自身專業優勢匯集在一起。
“工作站是人大代表改進履職的‘加油站’、服務群眾的‘主陣地’。”崔剛介紹,農戶不僅可以到工作站尋求幫助,駐站代表同樣會走到田間地頭了解農戶的迫切需求和草莓產業更好的發展方向。
引進全新草莓品種,邀請農戶試種﹔收集匯總採購商反饋信息﹔組織直播培訓,提升“網上賣貨”水平……當下,人大代表已經忙起來了,為新一輪草莓季的到來做准備,幫助農戶“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
“人民的‘智囊團’就在人民身邊。專業化的特色代表工作站可以推動代表發揮專業特長,更好助力產業發展和民生實事落地。”歷城區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當地建成了多個具有科技創新、金融發展等專業特色的人大代表工作站,讓人大代表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
在一場場面對面、心貼心的懇談交流中,人大代表的專業特長和優勢充分發揮,彰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命力。
在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豐財街道,下澱科技產業園、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12個園區陸續建成運營,吸引了350多家企業入駐。
去年初,人大代表園區工作站“搬進”產業園。圍繞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特色產業園區建設,駐站代表們發揮優勢,及時收集反饋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痛點,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貼心服務,讓入駐企業在產業園區內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依托園區人大代表工作站,聚焦轄區新材料、新能源產業鏈等優勢產業,以人大代表所在企業為牽頭單位,鏈接上下游企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效能。
在重慶市綦江區,趕水鎮把人大代表聯絡站直接“安家”在了鎮上的米粉重點企業,還精心組建“米粉產業智囊團”,通過“人大代表+‘土專家’”,為企業發展提出建議。
趕水鎮人大負責人表示,將深耕“產業鏈+代表聯絡站”模式,擦亮地域特色產業金名片。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人大代表聯絡站是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開展活動的重要陣地,是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連心橋”。目前,全國各地建成了20多萬個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基本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人大代表趕大集、“民情夜市”、特色產業人大代表聯絡站……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人大代表密切聯系群眾機制,搭建起傾聽群眾呼聲的載體和平台,保障群眾意見有地方說、有人聽、有人管,匯聚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的生動注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