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南昌何以躋身國慶文旅市場流量焦點

2025年10月13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英雄城南昌憑借獨特的城市氣質與豐富的文旅體驗,躋身全國文旅市場“流量焦點”。

  從贛江夜空綻放的璀璨煙花點亮城市天際,到八一廣場庄嚴的升旗儀式厚植家國情懷﹔從滕王閣裡沉浸式文化體驗傳承千年文脈,到重建開放的豫章書院引來游客品讀古籍、觸摸歷史,再到街頭巷尾細致入微的服務傳遞城市溫度……南昌正以自身的鮮明特質,為八方游客打造一場兼具煙火氣與文化味的假日盛宴,持續推進從“流量爆紅”到“產業長紅”的跨越。

  紅色

  南昌

  傳承紅色基因

  以精神共鳴打動游客

  作為打響“八一”槍聲的城市,紅色南昌不僅是歷史記憶,更能提供可感知的精神體驗,成為吸引游客的獨特內核:用紅色文化厚植家國情懷,讓文旅體驗更有厚度。

  10月1日清晨,八一廣場早已人頭攢動,護旗方隊踏著鏗鏘步伐走向升旗台,伴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現場9萬多名市民游客肅立、行注目禮,不少人揮舞著手中的國旗輕聲跟唱,家國情懷在晨光裡激蕩,成為這個假期最動人的開篇。

  “第一次現場看升旗,當國歌響起、國旗緩緩升起的時候,我眼淚都快出來了。”來自西安的大學生盧毅舉著手機記錄下全程,“之前在課本裡了解了八一南昌起義的歷史,今天站在這裡,才真正感受到英雄城的意義,這種家國情懷是刻在骨子裡的。”

  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以科技賦能紅色體驗,讓歷史“活”起來。館內全息投影技術生動還原了“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的歷史場景,槍聲、吶喊聲仿佛穿越時空,讓游客感受革命先輩的無畏與擔當。國慶中秋假期每天不到9時,紀念館門口就排起了數十米長的隊伍,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在歷史文物與場景演繹中,接受沉浸式的紅色教育。

  關鍵時刻的擔當,讓紅色南昌底色愈發鮮明。假期,八一廣場一名游客因低血糖癱倒,執勤警力迅速筑人牆、遞水送食﹔地鐵沿線,民警幫助10余名兒童找到親人、找回遺失物品100余件﹔煙花晚會散場時,子弟兵組成人牆引導觀眾退場,僅用3個小時,疏散122萬人。這些實際行動,讓英雄城的精神特質從歷史走向當下,也打動了游客。

  網紅

  南昌

  創新業態

  以深度體驗留住游客

  提及網紅城市,南昌早已擺脫以往留給游客單一打卡、走馬觀花的刻板印象,而是憑借多元業態創新與沉浸式場景營造,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假期,重建開放的豫章書院迅速躍升為城市新晉熱門地標,仿古浮橋“書院橋”橫臥象湖碧波,湖心島上的豫章堂、鐘陵軒、融興齋等建筑古色古香,游客或駐足於書架前品讀古籍,或坐在復古台燈下沉浸式閱讀,在筆墨書香中觸摸“江西四大書院”的千年文脈,感受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交融之美。

  “本是來打卡的,卻坐下來讀了半小時古籍,這種文化體驗,比拍照有意義多了。”武漢游客吳翠婷的感慨道出了南昌“破圈”的核心:用深度體驗替代淺層打卡。

  滕王閣景區則以趣味互動打破傳統游覽沉悶感:“保安 F4”化身“王府侍衛”,領著排隊游客跳抖音熱舞,將枯燥等候變為歡樂互動﹔安義古村群智樂谷樂園創新推出江西首創室外高溫造雪技術,讓游客在秋日暖陽中體驗“冰雪奇緣”,更以“每張門票捐1元公益基金”傳遞善意,實現“游玩+公益”的雙重價值。

  夜間經濟的活力迸發,讓網紅南昌魅力升級。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內,古風樂手身著漢服,指尖撥動琴弦演繹《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演出場景,引得游客紛紛駐足聆聽、拍照記錄﹔洪都夜巷、蛤蟆街夜市裡,瓦罐湯、水煮香氣四溢,吆喝聲、談笑聲不斷,“夜宴、夜游、夜娛、夜購”的完整消費鏈條不斷延伸,讓南昌既有高顏值吸睛,更有深內涵留客。

  高德公司10月4日發布了國慶夜生活報告:南昌、南寧、洛陽等10個城市上榜。假期,南昌、洛陽等地夜游熱度領先。以滕王閣周邊為例,假期前兩天平均有13個小時以上處於交通繁忙狀態,繁忙時段從10時持續到23時。

  團結

  南昌

  凝聚全民合力

  以安心服務保障游客

  文旅的火爆,離不開順暢有序的體驗支撐。南昌以全民參與構建假日保障體系,用團結筑牢服務防線,讓游客在便捷與安心中共赴假日之約。

  這個假期,從黨員干部到普通市民,從公安民警到志願者,4萬余人跨越職業、不分年齡,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共同保障煙花晚會等活動的平安。在灣裡、安義古村等重點景區,民警駐點巡邏,及時調解糾紛、提供救助﹔南昌市專業森林消防支隊隊員們穿梭在重點林區,手持宣傳手冊提醒游客注意防火安全,通過“空地一體”巡護模式,實現隱患“早發現、早處置”。

  交通保障環節,團結協作的力量更顯突出。公交公司根據客流變化加密運力、延長運營時間,確保游客出行順暢﹔地鐵站點提供免費寄存行李、咨詢服務,工作人員用耐心服務化解旅途疲憊﹔街頭巷尾的商販堅持誠信經營,熱情地向游客推薦南昌拌粉、瓦罐湯、白糖糕等特色美食,甚至主動為游客規劃一日游路線,讓游客感受到家人般的親切與貼心,為文旅體驗加分。

  不少游客感慨:“在南昌旅游,感覺不是外人,更像到朋友家做客。這種全民參與的團結氛圍,讓南昌之行格外安心。”

  文明

  南昌

  聚焦細節溫情

  以城市溫度打動游客

  文明,是南昌文旅最動人的軟實力。從城市基礎設施運營到景區服務巧心思,從景區工作人員的貼心幫助到市民舉手投足,藏在細節裡的溫情,讓城市溫度直抵人心,成為游客“想再來一次”的重要理由。

  滕王閣景區內,20歲的保安張靈杰為緩解游客在高溫下排隊的焦躁情緒,想出了“答對文化題贈礦泉水”的辦法,既傳播了傳統文化,又讓排隊時光變得有趣﹔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提前升級票務系統、增設400余輛接駁車、實時推送客流信息,用提前籌備解決“排隊久、走路累”的痛點,讓游客更省心。更令人暖心的,是那些共情式的服務細節。滕王閣景區工作人員魏帥楠發現游客中暑后,不僅及時救助,還席地而坐,輕聲安慰焦慮的游客家屬﹔八一廣場上,執勤特警化身“專屬攝影師”,平均每天為游客拍攝1.2萬余張照片——這些細節,讓“文明南昌”不只是城市名片,更成為游客心中的情感記憶點。有網友點贊張靈杰,“不期而遇的或許是驕陽,但最終收獲的卻是沁人心脾的涼意”。

  10月1日當天,南昌地鐵客流創下新高,269.96萬人次的客流強度全國第一。為疏解客流壓力,南昌地鐵加開174趟列車,最短行車間隔不到2分鐘。游客在網上留言:“誰懂一輛滿載的地鐵剛走,立馬來一輛全空列車的含金量”。“南昌你有這個效率和態度做什麼都會成功”。

  從文旅深度體驗到激發游客的情感共鳴,從對游客的安心保障到可觸摸到的城市溫度,南昌構建起自身差異化的文旅競爭力,既解答了為何火爆的核心問題,更為文旅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范例。如今的南昌,正朝著“外地人喜歡、本地人自豪、年輕人向往”的活力之城邁進,在文旅賽道上持續書寫英雄城的新篇章。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