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把民生願景變幸福實景

——廣昌縣奮力書寫為民服務暖心答卷

2025年10月23日08:1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1至6月,全縣公眾安全感達99.42%,比全省平均指數高0.2個百分點﹔為397名特殊困難失能“六類老人”提供上門服務﹔全縣30余所中小學及幼兒園完成直飲水設備安裝並投入使用,惠及師生逾2萬人,實現從“有水喝”到“喝好水”……今年以來,一樁樁百姓可知可感的民生實事,正是廣昌縣書寫基本公共服務暖心答卷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廣昌縣將集中整治與為民辦實事有機結合,通過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聚焦鄉村振興、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群眾最關切領域,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把一個個民生願景,變成百姓觸手可及的幸福實景。

  精細服務讓居家養老“觸手可及”

  今年85歲的胥長秀是甘竹鎮龍溪村重田村小組的一名低保戶。簡單的一日三餐都會讓身患殘疾又獨居的她“犯難”。但自從助老員李雪梅來了,她再也不孤單了。

  2020年,集養老服務和監管於一體的綜合信息平台建成后,廣昌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全縣特殊困難失能“六類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樂、助潔和助行等免費上門服務。

  該縣智慧養老服務平台負責人徐晨珊表示,平台可以監測老人居家情況、身體健康數據等信息,當老人有需要或者突發緊急情況時,可撥打24小時緊急應答服務電話,平台就會根據用戶需求實時分配任務訂單。

  截至目前,該縣已將397名全縣特殊困難失能“六類老人”的信息匯聚在智慧養老服務平台上,並安排12名助老員分布在各鄉鎮,平均每月提供600次服務,累計服務4.15萬人次。

  該縣還創新探索鄉鎮敬老院縣級直管新模式,推出“統一菜譜+個性調整”的膳食服務,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科學、吃得暖心”的跨越。鄉鎮敬老院入住人數由2021年的281人增加至2024年的501人,床位使用率由35%提高至62%。

  “這不僅僅是一頓飯或者管理模式的改變,更是養老服務理念的升級。”廣昌縣民政局局長尹安表示,“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行動,讓更多老人享受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從‘養老’到‘享老’的轉變。”

  織密網絡讓“勞有所得”落地生根

  “我以前總擔心工資拿不到手,現在每月工資按時到賬,心裡踏實多了。”在廣昌縣某政府工程項目務工的農民工老張,道出了眾多勞動者的心聲。

  廣昌縣聚焦環衛工人工資拖欠、村(社區)干部報酬發放不及時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政策制定、部門聯動、司法保障等多方面舉措,打出一套根治欠薪“組合拳”,讓勞動者“勞有所得”的期盼落地生根。

  “截至目前,所有建設單位累計補足未及時撥付的人工費1535.84萬元,解決了424人次的工資拖欠問題。”廣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何予瓊介紹,截至8月底,縣內在建政府、國企工程建設項目發放農民工工資2.04萬人次,發放工資14629.67萬元。

  今年以來,廣昌縣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用好“5+2就業之家”,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70余場,城鎮新增就業126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3086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269人。緊盯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就業470人,幫扶就業率達92.67%,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109萬元。深入開展欠薪根治工作,幫助勞動者追回工資366.51萬元。

  關鍵小事讓民生實惠“全員共享”

  民生福祉,成於實,亦成於細。在廣昌,這份“實”體現在把有限財力向民生領域傾斜,有力推進年初票決確定的8件民生實事的厚重賬本上﹔而這份“細”,悄然融入群眾關心關注的關鍵小事之中。

  廣昌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廖小平告訴記者,廣昌縣實施“強師提質”工程,分層分類精准培訓教師,近三年多渠道補充優秀教師千余名。

  全面推進健康廣昌建設,建成縣總醫院遠程會診中心並投入使用,建立“廣昌籍名醫庫”和合作醫院專家庫,吸納省內外三甲醫院865名專家入駐,在廣州市、上海市設立廣昌籍醫學人才服務站。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啟動全縣1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持續推進廣昌縣城區綜合停車場(二期)、廣昌縣生活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及管網提升改造工程等項目,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

  廣昌把民生願景變幸福實景遠不止於此。

  從遍布城鄉的“5+2就業之家”,到安居樂業的堅實保障﹔從“家門口”的便捷醫療,到舒適宜居的城鄉環境……廣昌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將高質量發展成果,具象化為可感可知、可觸可及的幸福實景,將民生答卷寫進萬家燈火。(徐維棟 記者 鐘海華)

(責編:毛思遠、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