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對口支援20載 同濟名師助力井岡山大學文化育人​

2025年10月28日19:31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同濟大學教授劉強在井岡山大學開展學術交流。劉禮澤攝

在同濟大學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二十周年的重要節點,10月27日至28日,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應邀赴井岡山大學開展學術交流,為師生帶來兩場兼具思想深度與現實意義的專題講座。這場學術活動既是兩校二十年協作幫扶的生動注腳,更是優質教育資源下沉、厚植文化育人根基的具體實踐。

10月27日,以“《論語》的現代解讀”為題的講座在學術報告廳舉行,300余名師生現場聆聽。劉強教授以“四個核心命題”構建闡釋框架,從“《論語》是本怎樣的書”切入,破除“經典晦澀難懂”的認知誤區,明確其作為“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實錄”的文獻價值﹔在剖析“孔子的精神特質”時,援引“子貢贖人不取金”“子路救人受贈牛”等經典事例,將先賢從符號化形象還原為兼具人文情懷與實踐智慧的思想者。​

講座中,劉強教授以“血緣”的獨特視角,觀照以孔子為源的“學緣”傳承脈絡,系統闡釋中華文化的精神延續邏輯,搭建起跨越千年的精神橋梁。針對“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解讀爭議,他結合“三年學,不至於榖,不易得也” 的章句內涵,指出“‘習’乃躬身實踐之意,去功利化的求知方能抵達悅學之境”。在“親親互隱”與“大義滅親”的倫理思辨環節,他結合古今社會治理實例,剖析傳統倫理與現代規則的辯証關系,引發全場深度思考,互動問答環節掌聲持續不斷。​

10月28日,劉強教授以“我的跨界之路”為題開講,200 余名師生到場學習。他回溯自身學術求索歷程時提到,在深耕《世說新語》研究階段,不僅廣泛查閱百余種古籍文獻,更堅持系統整理研究材料﹔此后,他逐步突破學科邊界,跨界探索哲學、美學、詩學等領域,開啟了多維度的學術研究新路徑,通過“世說學”討論等學術案例,具象化闡釋“厚積薄發、融會貫通”的治學路徑。針對“如何平衡學業與深度閱讀”的提問,他引用魯迅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結合自身的治學經歷,為廣大學子傳遞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求索精神。​

作為同濟大學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二十周年的標志性學術活動,此次講座彰顯了兩校在文化育人領域的深度協作。二十年來,兩校開展合作項目百余項,為高校對口支援工作提供了“同濟-井大”的成功范式。劉強教授的講學活動,既是優質學術資源共享的生動實踐,更通過經典闡釋與治學傳承,為井岡山大學內涵建設注入文化動能,進一步筑牢師生的文化自信根基。(劉禮澤、鄭涵)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