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遂川:“千年鳥道” 萬羽翩躚

李建平
2025年11月10日09:0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羅霄山脈間的晨霧尚未散盡,振翅聲打破寂靜——起初隻有三兩隻,繼而集群盤旋,漸漸鋪成遮天蔽日的“鳥潮”。灰鹡鸰的尾羽輕掃溪澗,濺起細碎水花﹔白頸長尾雉的羽翼掠過竹海,帶起簌簌葉響﹔白頸鷺俯身輕點碧波,水面漾起圈圈漣漪。這群自由的精靈,將在江西省遂川縣短暫停歇、補充體力,隨后振翅向南。

  這便是“遂川千年鳥道”,它位於江西湖南兩省交界處的羅霄山脈中段。每年秋季,數百萬隻候鳥途經這裡南遷,就像用翅膀開辟出“空中遷徙公路”。這裡山高林密、濕地交錯,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源與休憩所。

  站在山巔望去,林間,護林員的橙黃色身影分外醒目。

  2002年,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在遂川縣營盤圩設立環志站,中外專家的講解與瀕危鳥類圖片深深震撼了“捕鳥人”曾昭明。次日,老人便上交所有捕鳥工具,成為首批護鳥志願者。

  2023年,年事已高的曾昭明將巡山日志鄭重地交到兒子曾憲財手中。曾憲財對鳥類習性十分熟悉,能通過鳥鳴辨別鳥種。觀鳥平台上立著一面指示牌,上有領鵂鹠、仙八色鶇的習性介紹,這是去年曾憲財和大學生志願者共同完成的。正在上大學的孫子也會在假期加入護鳥隊。祖孫三代的接力,正是遂川踐行生態保護的縮影。

  如今,這一切有了新變化:2018年,遂川建立了“縣、鄉、村、網格”四級責任體系,組建23支護鳥隊,還聯合湖南炎陵縣、桂東縣組建“護鳥紅色聯盟”,進行跨省夜巡﹔200余台紅外相機成了山林的“眼睛”,63個監控攝像頭守著晨昏,20余台無人機掠過竹海,織就嚴密的保護網。遂川連續3年實現“珍稀鳥類零盜獵”。

  政府引導,群眾參與,保護鳥類已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今年9月,遂川縣向鳥道沿線十省發出倡議,並舉辦“2025年中部候鳥遷徙通道(千年鳥道)暨長江中下游—珠江流域鳥類遷徙監測與遷飛通道保護研討活動”,不斷增強愛鳥護鳥的合力。

  9月底,遂川舉辦首屆“千年鳥道”觀鳥賽,來自全國12個省份的15支觀鳥隊伍參賽,賽事有效記錄鳥種總數201種,為遂川縣新添11種鳥類記錄。“這不僅是一次對鳥類資源的‘立體普查’,更是一次全民自然教育的契機——連山間的孩童都知道,那些飛過頭頂的鳥,是該用心守護的客人。”營盤圩鄉政府工作人員曾自強說。

  生態日益向好,在這裡自由翱翔的鳥兒,也給當地群眾的生活帶來新變化。

  “候鳥多的季節,民宿天天爆滿。”營盤圩鄉小夏村村民黃菊蘭正端著盤子在席間穿梭。2023年,黃菊蘭夫妻倆開起民宿,旺季裡常忙到晚上10點多。經營民宿一年能為家裡帶來5萬余元收入。在遂川,這樣的致富故事還有很多:劉曉麗把老房子改成候鳥主題民宿,房間裡挂著兒子畫的候鳥插畫,擺著竹編鳥擺件,上海游客曾在此住了半個月,臨走還買了不少高山茶。曾憲財除了是“護鳥員”“鳥導”,還成了“種桃能手”,種出的黃桃做成的果干,成了游客喜愛的伴手禮。

  生態紅利正在持續釋放。

  在遂川,16條觀鳥線路串聯起羅霄山大裂谷、湯湖溫泉、桃源梯田等景區,形成“觀鳥—科普—旅游休閑”一體化模式。當地已發展農家樂、民宿200余家,食宿接待量同比增長40%。

  同時,當地還引導農戶種植黃桃、獼猴桃等經濟作物2.1萬畝,培育林業合作社12家,觀鳥經濟帶動林下經濟產業年營業收入突破3000萬元。

  如今,每一片山林、每一條溪流、每一隻候鳥,都成為遂川的生態名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這條“千年鳥道”既是候鳥平安遷徙的“生命通道”,也成為跨省生態協作的“樣板”、富民興村的“黃金通道”。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