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取蛙声一片

——新余山南村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促脱贫

2020年04月23日09:43  来源:江西日报
 

  在新余高新区马洪办事处山南村,一方方水渠交错,阡陌纵横的田野里传来阵阵蛙声,一只只头大眼圆的黑斑蛙不停叫着,和着乡野的虫鸣鸟叫,演奏着一支自然交响乐……

  “这些黑斑蛙十分好动,生性机警,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刻就能察觉。”南源蛙业养殖基地负责人、新余南源蛙业农民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廖员眼说,“小小黑斑蛙,打通了脱贫致富大通道。”

  依托地利优势,做实水文章

  山南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51人。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山南村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走一条切合本地实际的产业带动脱贫路子。

  山南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辖区山南水库面积大、水质好,如何合理有效利用一库清水造福当地百姓,是该村干部长期思考的问题。2014年11月,在经过学习考察、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后,村委会决定采取股份制合作形式,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

  2016年3月,山南村成立新余南源蛙业农民养殖合作社,并建立南源蛙业养殖基地,经过4年发展壮大,基地养殖面积已扩大到300余亩,成为新余市最大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年产量逾25万公斤,销售额达800万元,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

  解决发展难题,充实钱袋子

  近日,记者走进南源蛙业养殖基地,放眼望去,只见一个个规整网格镶嵌在稻田里,黑压压的黑斑蛙活蹦乱跳,叫个不停。廖员眼介绍说,项目建设初期,村民不敢把股金投入“看天吃饭”的黑斑蛙养殖基地。原来,为防止蛙苗被鸟类捕食,养殖过程中需要围网阻拦,然而一场大风就能掀掉这些防护网,以致造成损失。2018年,养殖基地遭遇了3次大风天气,损失达五六十万元。

  创业必须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该村精心组织学习考察,吸取失败教训,黑斑蛙养殖技术日渐成熟,产值大幅增长,吸引了农户参与。

  如今,南源蛙业养殖基地养殖的黑斑蛙广销南昌、吉安、长沙等地。由于蛙苗好、水质佳,基地养殖的黑斑蛙肉质鲜美,价格普遍高于市场价。近3年来,南源蛙业农民养殖合作社为基地务工人员发放工资216万元,给贫困户分红30余万元。

  激发脱贫动力,探索新模式

  为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山南村探索了四种模式,积极引导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发展,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转变。

  自主经营模式。通过反租倒包的形式,合作社提供场地、种苗、技术、饲料等服务,由贫困户自主经营管理,合作社包销产品,除去生产成本外,收益全归贫困户所有。目前,有5户贫困户投入3.9万元,经营面积2.68亩,每年纯收益达2.4万元。

  务工模式。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合作社目前共吸纳16名贫困劳动力长期务工,每年稳定增收2.16万元。

  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社租赁了7户贫困户土地共9.91亩,每亩土地每年租赁金额为500元,到年底每亩还可产生150元收益。

  资产收益模式。11户贫困户以小额信贷资金入社,其中每户从小额信贷资金中拿出1500元进行返租倒包,委托合作社经营管理,除去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外,收益全归贫困户所有。同时,村集体收益部分由村制定产业收益分配方案,30%的收益用于晓康驿站、颐养之家等公益性事业,70%的收益以“以奖代补”和现金直补方式分配给贫困户,让产业效益覆盖面更广,惠及更多村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优美诗句,如今在山南村已变为现实。(徐国平)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