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入赣携手谱华篇  高质量发展迈出新征程

——写在贯彻落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暨央地合作视频会召开之际

2020年04月28日07:15  来源:江西日报
 

这是一幅接续奋斗的行进图。2013年,我省启动央企入赣工作,一大批央企纷纷来赣洽谈合作;2017年,第二届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召开,央地合作不断拓展领域,央企入赣跑出“加速度”。

这是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自2013年以来,有82家央企在我省投资468个项目,实际进资3625.52亿元。截至2019年底,在赣央企共拥有各级子企业611户,资产总额7146.8亿元,在岗职工15.1万人。

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时间点。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脱贫攻坚还要走最后一段最艰难的路,还要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八年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正处在新一轮振兴发展高潮的关键时刻。

4月28日,贯彻落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暨央地合作视频会,在北京和南昌两个主会场以及部分央企和我省各设区市、赣江新区分会场同步进行。随着一个个有规模、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央企入驻,一批批“大块头”“高精尖”的央企项目落地生根,新一轮央企入赣再掀高潮,将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我省“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注入新动能。

高位推动 高层互动

央企入赣形成长效机制

我省与央企渊源深厚,情意深长。

翻阅历史,1932年的春天,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于都县成立了中华钨矿公司,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国有营利性企业。随后,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中第一次设立,国资监管的相关法规以中央临时政府的名义第一次颁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第一次构建。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和国资监管的“根”在江西。新中国成立以后,从工矿企业起步,到纺织、机电、钢铁、军工等轻重工业全面发展,央企在我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央企与这片红土地手握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加快推进新一轮央企入赣行动计划》,并与国务院国资委签订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加快推进央企入赣的目标和措施,提出要做好与央企的产业对接、技术对接和市场对接,力争用3年时间引进、落户100个以上央企入赣项目。这标志着我省与国务院国资委、央企从单个项目合作上升到全面合作,建立了省部、省企之间紧密磋商、合作交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

2013年11月,第一届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在赣州举行,会议期间签约项目80个,累计进资396.37亿元。会后至第二届洽谈会举办前,陆续新增签约项目69个,新增进资316.59亿元。2017年2月,第二届央企入赣投资合作洽谈会在九江举行,会议期间签约项目113个,累计进资936.52亿元。之后央企在赣投资热度不减,洽谈会结束后至2018年底,央企在赣新增签约项目111个,新增进资474.96亿元。此外,央企不断加大对现有项目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力度,2013年至2019年共续改建95个项目,累计投资1501.08亿元。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央企入赣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央企入赣工作进展和动态,对央企入赣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各设区市党委、政府把央企入赣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

高层互动,高频交流。省委、省政府领导与国务院国资委领导加强沟通走访,促成建立央企入赣服务机制,携手推动央企入赣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我省上门拜访央企160余次,收集整理央企意见建议及需协调解决事项50余条,并及时向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反馈。主动邀请央企来赣考察,全年共接待70余批次央企到访。协调国务院国资委规划发展局、综合局,组织中国轻工集团、东方航空、中国中车集团、国新集团、国机集团等央企,赴赣州市调研新能源汽车及稀土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一对一”的深度对接。

为了促进更多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我省坚持每月对签约项目进展情况调度,及时掌握央企入赣签约项目推进进度、存在问题,并向各设区市主要领导、国资部门、商务部门进行通报。省国资委建立了与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入赣工作沟通联系机制,不定期向国务院国资委汇报我省央企入赣工作进展,研讨协商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

一手抓项目对接洽谈,一手抓签约项目落地,我省着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搭建对接平台,优化服务质量,为央企入赣创造条件。2019年10月,省级层面建立央企入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省直有关部门、设区市政府、赣江新区管委会、驻赣央企为联席会议成员,每年最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提出推进全省央企入赣工作的政策举措及建议,协调解决央企入赣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国资委,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截至2019年12月底,列入调度的第二届洽谈会签约的113个央企入赣项目,除11个项目因市场条件变化、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不具备开发条件、境外风险因素等原因终止或项目搁置未注册外,已注册项目102个、已进资项目100个、已开工项目99个、已投产及部分投产项目68个,分别占签约项目总数的90.27%、88.50%、87.61%、60.18%,进资总额为1055.22亿元,呈现出项目注册超90%、开工超80%、进资额近半、投产过半的较好态势。

互利共赢 携手同行

高质量发展奋勇争先

央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顶梁柱,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翻开央企入赣企业名单和项目目录,内容涉及电力、天然气、有色金属冶炼及精深加工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领域,汽车、钢铁、建材等制造业领域,航空、核工业、有机硅、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通信业、旅游开发、工程设计咨询等服务业领域。

过去,央企在我省烟草、电力、石油、特种装备、金融保险、通信、铁路、民航等行业占主导地位,但与发达省(区、市)相比,在赣央企数量少、分布窄,从事先进制造的央企规模也较小。随着2013年我省启动央企入赣工作,一批批围绕我省“十三五”产业规划、我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的央企项目落地生根,有力提升了我省产业的结构与层次。

一大批航空产业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落户,为深化中航工业集团与我省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随着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在南昌航空城奠基,我省航空工业发展再次迎来标志性事件,奋力实现“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小镇兴起来、航空市场旺起来”的江西“航空梦”。在抚州市,在国开行、大唐发电、中国节能、华录集团等央企的投资带动下,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文化旅游、中医药、健康养生、现代物流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崭露头角。在新余市,新能源汽车用高牌号电工钢项目——中冶新材CA3机组第一卷合格硅钢成功下线,江西中材投资10亿元的绿色环保建材产品正式点火……新余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

我省的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与很多央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当前,我省正着力打造有色、电子信息2个万亿级产业,装备、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6个五千亿级产业,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LED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为央企来赣提供众多“江西机会”。同时,借助央企的雄厚实力、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推动我省企业和资源整合重组,做优做强做大主导产业,挺起工业发展的脊梁。

在位于南昌市湾里区的江中药谷,华润江中的科研中心研发团队忙着比对实验数据。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华润医药战略重组江中集团,随着双方在研发、品牌、制造、产品、终端等方面广泛的业务协同,华润江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个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中药制药企业科研中心,正在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医药研发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我省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实践证明,央企入赣不仅符合我省加速绿色崛起、推进全面开放的实际,而且顺应央企调整产业布局、推进辐射能力的需要,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中粮集团、中国北车、中国化工等一批央企依托我省优越的地理环境、政策条件,水土、能源、人力等各种经济建设成本远低于沿海城市和中部其他省市等因素,完善了企业的战略发展布局,在我省的投资实现了新的发展。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在赣投资了4个风电场项目,企业获得快速发展,市场布局拓展至广西、广东、山东、陕西等十余个省份及自治区,海外业务遍及印尼、赞比亚、孟加拉、越南等国家。江西大唐国际新能源公司先后核准火电项目、风电项目、光伏项目等24个项目,总容量516.9万千瓦,为江西提供能源支持的同时,企业效益不断提升,九龙山风电场连续4年荣获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指标对标竞赛一等奖,是该集团公司系统第一个单位容量利润超千元的风电项目。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我们在江西的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介绍,企业的36个新建储备仓项目被列入省重点工程,政府还专门召开建设协调会,简化相关审批流程,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确保了项目及时建成和投入使用。

落实战略 抢抓机遇

助力苏区振兴跨越式发展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振兴发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既是一项长期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带动央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通过政策支持、平台搭建、人才交流、产业帮扶、项目合作等方式,以助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脱贫攻坚为重点,以做强特色经济为抓手,加快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201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出台《关于做好在赣南地区对接合作相关工作的通知》《对口支援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方案(2014-2020年)》《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对口支援章贡区(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9-202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文件,指导和支持央企参与对口支援,鼓励央企在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与赣州市持续开展项目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6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和央企先后派出各领域高端人才,源源不断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先后有15名优秀干部到赣州挂职,架起了国家部委和赣南人民之间的“连心桥”,开启了央企与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直通车”。

越来越多的老区“梦想”被央企点燃。

华能瑞金电厂项目的建成,结束了赣南地区没有大电源支撑点的历史。中国华能集团投资70亿元,启动华能瑞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两台百万千瓦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机组,进一步缓解赣南地区用电紧张问题。2019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恒天集团两大央企,在赣州这片红土地上圆了老区人民的“整车梦”。中国中车集团总投资25亿元的中车生一伦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赣州高端驱动电机装备研发制造的空白。改造危旧土坯房、建设休闲广场,在华润集团的帮助下,广昌县贫困群众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2019年华润慈善基金会与广昌县人民政府签订定向捐赠旴江镇彭田村共创小康项目协议书,计划捐赠1947万元用于旴江镇溪畔彭田项目建设。

越来越快的苏区振兴发展被人们见证。

围绕重点布局的“两城两谷两带”(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南康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纺织服装产业带)产业领域,赣州市与央企及地方国企主动对接、深度合作,一大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支撑作用显著的央地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据统计,2013年以来,仅赣州市就落地央企项目68个,计划投资1493.54亿元,已实际进资454.793亿元。已有国机集团、中车集团、华润集团、大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30家大型央企在赣南这片红土地上投资兴业。

在吉安,人们注意到落户的央企多起来了:江西中烟工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井冈山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中信集团投资15亿元打造中信梨坪国际会议中心项目、燕京啤酒集团投资30亿元实施燕京啤酒退城入园项目、国电投江西吉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了水槎浪川风能发电项目……央企推动一个个产业集群发展,助推一片片区域整体提升,截至目前,央企在吉安市已投产项目29个,资产总额达317.4亿元。

江西与央企携手,种下的是蓬勃希望、收获的是累累硕果。本月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批复》,我省成为中部第一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当前,我省处于战略机遇的叠加期、产业升级的转型期、生态红利的释放期,央企入赣再出发,续写红土圣地的无上荣光——

站在新起点,攀登新高峰。央企入赣数量再创新高,项目质量再上台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踏入新征程,开创新格局。统筹推进国资监管制度建设,在全省层面推进资源整合配置,努力推动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奋力新跨越,谱写新篇章。对接一家央企、合作一个项目、做大一个产业、形成区域集群,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引擎,为江西“作示范、勇争先”再添国资国企新功!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