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场落户高塘村。
初夏,余干县白马桥乡藕塘村委会高塘村绿意盎然。曲径通幽处,亭台水榭与近处的徽派民居、远处的田园相映成趣,秀美乡村风光尽收眼底。村旁,正在营业的大型儿童游乐场人流如织,发出阵阵欢快的笑声。
依托交通、生态优势,高塘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完美结合起来,从昔日的贫困村,到如今乡村振兴、旅游扶贫的典范;从两年前的“空壳村”,到如今的“富裕村”。高塘村逆袭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播。
栽下“梧桐树”
两年前,高塘村没有一寸水泥路,杂草、破旧农房、牛栏猪栏随处可见。下雨一身泥,天晴尘满天。村里还有多栋房屋破烂不堪,摇摇欲坠。“早年,外界流行‘有女莫嫁高塘男’的说法,高塘村民最怕外村人说起他们的村容村貌。”藕塘村党支部书记彭增先说。
2018年,高塘村被列入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点。该村重点整治脏乱差及垃圾、污水、畜禽污染等。改造后,整个村庄干净整洁,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庄规划尊重自然山水,保护文化遗存。
然而,摆在乡村两级干部面前的是,美丽乡村完美呈现了,人居环境也得到好转,但村里缺乏主导产业支撑,村集体经济为零。如何维持美丽乡村现状?如何让十多户贫困户稳步脱贫?
事实上,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白马桥乡就已谋篇布局,乡党委书记带领高塘村干部前往浙江安吉等地考察乡村文旅项目,寻找发展之路。
近年来,浙江安吉县休闲旅游业发展态势迅猛,尤其是大型游乐设施项目纷纷落户乡村旅游景区,慕名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带动了当地村集体经济增收,更让不少群众通过游乐场辐射影响,走出了一条脱贫增收致富之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吉风生水起的“游乐场经济”给了高塘村启发。高塘村地处省道旁边,村口有一块40亩的闲置地,村庄离县城只有8公里,且县城人口达20万。最主要的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余干县没有一家户外大型游乐场,如果在高塘引入游乐场落户,再加上引人入胜的美丽乡村,具备天时人和地利优越条件。
引来“金凤凰”
“种下梧桐树,不怕引不来金凤凰。”段凯凯是驻藕塘村第一书记,他说,高塘村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村落,流传着几代人的尊老孝行故事。该村挖掘孝道文化,将慈孝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立足亲子游理念,利用交通便捷优势,将该村定位为“童话高塘”,打造以“儿童游乐场”“孝文化园”等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乡村。
很快,通过余干县干越商会牵线,经营大型游乐场的湖北客商陈荣贵来高塘村考察。一下车,陈荣贵就被这里优美的村容村貌所吸引,当场拍板投资建设大型儿童游乐场。
听说要建游乐场,高塘村民二话不说,主动让出闲置土地,投资商所需的40亩连片建设用地很快租用到位。几个月后,总投资1200万元的游乐场项目一期建设完工,设置了家庭过山车、7D镜宫、滑草场、海盗船等14个游乐设施。
“以前,孩子们要玩游乐设施,只有到南昌或者上饶。”彭增先说,2019年1月高塘村游乐场营业期间,每天游客达5000—8000人,仅门票收入每天就达15万元,为余干县及周边县市的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游乐场让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解决了就业,成了高塘村村民产业脱贫的重要支撑。
摘掉“空壳帽”
随着游乐场营业,村里安排了10名村民就业,其中3名为贫困户,每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同时,游乐场内设置了30个摊位配套经营,其中6个给本村贫困户免费使用,余下的摊位出租给商户,每年租金收益约有3万元。
“每天都有大人带着孩子过来玩耍,周末人更多。”彭增先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游乐场内的100多个停车位和20多个商贸摊位,由村集体组织经营,年收入可达7万元;同时,游乐场拿出营业额的1%上交村集体,2019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元左右,预计今年有20多万元集体收入。
村民胡华水原本在浙江做夜宵生意,看到家乡发展了,放弃外地20多万元年收入,回到村里搞农家乐,生意不错。如今,像胡华水这样返村创业的人还有很多。
贫困户胡印辉一家6口,自游乐场开业后,原本在外地务工的儿媳妇被安排在村游乐场内摆摊,售卖饮料、烤香肠等,每月至少进账4000元,以前愁眉不展的她现在整天乐呵呵的。“既能在家门口赚钱,又能照顾老人小孩,日子越过越红火。”胡印辉说。
手中有了钱,高塘村设置了多个公益性岗位,除了享受低保政策,还让贫困人员全部有了稳定的收入。今年,村里还打造了幸福食堂,安置12名老人到食堂用餐。(记者 徐黎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