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青山湖区站东街道唱好“绣花功夫”三部曲

背街小巷“面子”更加亮丽“里子”更具韵味

2020年05月20日07:21  来源:江西日报
 

  路旁绿树成荫、道路宽阔平整,市民每每经过,都能感受到优美的城市环境和慢节奏的闲适生活。5月19日,记者走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站东街道小巷,清爽舒适的气息扑面而来,一改老城区在人们心中的陈旧印象。

  一座城市环境好不好,除了要看大马路,更要看当地对背街小巷下的“绣花功夫”如何。近年来,站东街道用一个个“微而新”的举措,优化辖区人居环境,让城市的“面子”更加亮丽,“里子”更具韵味。

  微改造补齐功能短板

  走进工人新村三路,沿街店铺门牌已集体换上新装,道路两旁停车位整齐排列着共享单车,周围空地上绿植林立。微改造,是站东街道对背街小巷改造三部曲的第一部,让辖区告别垃圾乱倒、车辆乱停、绿化缺失等脏乱差问题,街道功能和形象大大提升。

  “统一换装,商铺看上去档次提高了,销量也跟着增加。”工人新村三路沿街商铺店主李成说,街巷完成整治后,路更好走了,车流和人流量多了不少,“店里适时进行一些促销活动,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

  据介绍,站东街道微改造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以修补、提升、维护为主,重点满足百姓的功能性需求,达到“净、洁、平、亮、序”的效果。

  “‘净’‘洁’指沿街立面干净整洁,‘平’指路面平坦,‘亮’指通过维修更换把路灯全部点亮,‘序’指规范街巷停车管理秩序和沿街商铺经营秩序。”站东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徐珂欣介绍,目前辖区已有6条街巷完成整治,陆续还将启动实施11条街巷的整治提升。

  文艺范留住城市底蕴

  师大南路作为南昌市最早的一条“网红路”,凭借各色小店拢聚了较高人气。然而,近年来由于环境逐渐变差,商铺变迁,商业吸引力不断下降。

  19日,记者来到改造后的师大南路,看到的是沿街充满创意的涂鸦造型,全新的文创孵化店,以及各种美食小吃。守底蕴,是站东街道对背街小巷改造三部曲的第二部。师大南路这条“高龄”老巷重新焕发生机,浓厚的人文底蕴与“老邻居”江西师范大学相得益彰。

  “街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提起改造的初衷,徐珂欣说,尊重街区原生态文化,才能留住街区自身的老味道。在此基础上,街道持续引入文创业态,每逢节假日举行文旅活动,留住人们的文艺情怀,人气重新恢复。

  “将小巷的文化底蕴与文明素养有机融合,延续老旧街巷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氛围,市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城市也有了更多美感。”徐珂欣说。

  个性足找回乡愁记忆

  为了避免街巷整治“千街一面”,在改造启动之初,站东街道就明确了各街巷的特色和定位,按照“一路一策”的原则进行设计。留乡愁,则是改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我是在厂里长大的,离家十来年,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想到这次回来,童年的场景又重现眼前。”看到家门前摩托车造型的墙绘,探亲回家的刘先生感叹道。

  刘先生所说的厂,是位于岔道口东路支路的鸿雁摩托车厂。站东街道立足老厂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行业特色,将其打造成别具一格的摩托车主题街区,通过生动的墙绘和立体的雕刻,将老厂风格完美复刻。

  补齐功能短板、刷新城市颜值、找回乡愁记忆,是站东街道改造背街小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建好背街小巷,城市景观变得更有特色,生活也更有温度。”徐珂欣说。(陈 璋)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