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让社会生机勃勃井然有序(两会热议)

2020年05月21日08: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建议。

完善治理体系

充实基层治理力量

“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各级党委政府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社区治理创新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代表说。

“这几年,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我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感受越来越深。我们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涉及200多家企业、10万名产业工人及家属,没有发生一起集体上访事件。”湖南省株洲市市长阳卫国代表建议,一方面在建强城市社区、农村等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在过难关、闯关口、补短板的关键领域成立党组织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以法治为保障,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需要改善基层存在的薄弱环节。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委员认为,党委政府应当推动力量下沉,充实基层人力物力财力,为基层治理提供支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只有干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才能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线。”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只有基础坚固,大厦才能稳固。应该提高社区干部队伍的素质,同时也得提升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周洪宇代表建议。

代表委员认为,要因应国内外疫情新形势,及时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防控工作离不开社会治理的创新,应该充分借助新技术,实现手段智能化,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撑。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代表表示,智慧社区能够广泛整合多方资源,构建智慧化公共治理与服务平台,整合电子政务、智慧医疗、在线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政府部门应当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整合力量资源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广大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形式灵活、资源整合能力强、专业优势突出等特点,广泛动员各方社会力量,搭建有利于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公共平台,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西藏社会组织数量增长迅速,形势喜人。截至2019年11月底,西藏自治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601家。”西藏林芝市市长旺堆代表说,社会组织要发展壮大、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在民进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州市副市长严可仕委员看来,政府应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激发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

“我建议持续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健全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设立社区志愿者驿站,推动社区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严可仕说。

江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冯帆代表认为,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社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应当建立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为补充的社会治理网络体系,积极完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同时加强对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活动的监督。”

强化公共意识

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社会治理,离不开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高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委员建议。

河北邯郸市肥乡区曙光学校校长刘卫昌委员表示,学校要更加重视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学内容;积极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

“疫情防控期间,我和36名‘的哥’‘的姐’一起开展志愿服务,许多网友发朋友圈表扬我们,有的还主动给我们送水送饭。通过这样的互动,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社会治理离不开党和政府的统筹协调,也离不开每位公民的积极贡献。”新疆呼图壁县雷锋车队队长徐涛代表感慨良多。

徐涛表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培养公民集体意识,推动其自觉参与社会治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更需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岷江村是成都西郊著名的网友“打卡地”,这里花香满院、干净卫生。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代表揭开了秘密:原来,村里开展了农村散居院落管理工作,每个院落都选出一名“院落长”来督促村民改变陋习。

陶勋花介绍,村里还成立了爱心互助协会,可以实现村域范围内的互助。“乡村治理,需要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这就需要拓宽制度性的参与渠道,让村民能够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让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赵兵、任飞帆、李亚楠、郑海鸥、齐志明、孟祥夫、李龙伊、徐驭尧)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1日 14 版)

(责编:帅筠、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