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打好政策组合拳 多点发力稳就业

2020年06月03日16:23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今年以来,九江通过稳定产业发展、大规模减税降费、增强稳岗扩岗工作,拓展“互联网+”等领域,释放就业潜力,让企业轻装上阵,为群众畅通就业渠道,累计帮助5万多名求职者成功入职,持续推进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

援企稳岗扩就业

企业是就业的源头,疫情冲击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稳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九江打出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织紧织牢就业保障网。

受疫情影响的赣北钨业有限公司,今年就享受到7万多元的稳岗补贴政策红利,稳住了员工饭碗。“我们利用返还的资金,稳定了队伍,本来我们公司打算在疫情期间停产的。”赣北钨业有限公司综合部副部长邹时伟说。

从今年2月起,九江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主要针对大型和中小微企业“免、减、缓”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费用单位缴纳部分,不含个人应缴部分,共惠及5100家参保企业。

“政府为我们免收了5个月的保险费用,累计节约240多万。”江西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人事部副经理胡芳说。

今年以来,九江累计为860家企业发放企业稳岗返还资金4100多万元稳岗补贴,惠及员工10.8万多人,通过实施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5.75亿元社保费。

多线招聘促就业

走进九江力源整流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各个工种忙中有序。据车间负责人介绍,公司开工后,在未裁一人的情况下,还新录入22名员工。原在深圳务工的江西人程海涛就是新员工之一。

程海涛告诉记者,自己对公司的环境、福利待遇比较满意。“以前在外面,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离家近,我的生活质量也相对提高了。”

同时,该企业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升级,新购置两台贴片机设备,让企业的产品由外发代工转为自产,生产成本节省三分之一,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半,企业生产订单已经排至11月份。

根据省市安排,今年2月,九江将原定线下招聘会全部转为线上进行,并发放招工补贴;今年4月,九江有序恢复线下招聘会,开展线上主题系列招聘会,策应江西省百千万线上线下招聘专项行动。截至5月底,九江通过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累计帮助5万多名求职者成功入职。

培育岗位增就业

疫情冲击了许多行业企业,也蕴含着潜力和机遇,让许多人看到了“危中有机”。修水县郁林农业有限公司的网络销售员郑细敏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受疫情影响,今年公司线下销售停业2个多月,曾是线下销售员的她,就在修水县电商服务中心的帮助下,转型做起网络主播来。一个月来,她的直播间从几个粉丝发展到每天近千人互动,业务量也在增加。

九江以互联网为突破口,不断培育网络直播员、在线教育等新岗位,帮助不少企业开发了线上销售渠道。

修水县郁林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高富说,疫情过后,通过直播平台让他实现了反亏为盈。

不仅如此,九江还通过创业就业培训、技能培训等,释放就业潜力。今年以来,九江累计有4602人次参与线上培训,开展线下补贴性培训5813人次。

公益岗位保就业

在推动就业工作中,九江除了释放就业潜力,还积极为困难群众提供兜底保障。针对就业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投资开发保洁员、巡河员等多类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稳定就业局势。其中柴桑区沙河街道东风村村民刘业兴,今年就获得了就业部门提供的巡河员工作。

“家里孩子还要读书,如果没有这份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刘业兴说。

柴桑区就业局副局长熊志国告诉记者,今年该区开发了414个公益性岗位,并制定管理办法,促进岗位有序的开发和管理,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近年来,九江以精准摸清底数、强化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加强就业扶贫车间跟踪帮扶、大力开展就业扶贫培训及推动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交通补贴政策落实等五个方面为抓手,有序推进就业扶贫各项工作。目前,九江累计有1.49万名贫困劳动力通过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桂训炜 孔颖)

(责编:帅筠、毛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