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东乡区菱塘村让村民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贫困村里开出“全国文明之花”

陈 璋

2020年06月08日06:20  来源:江西日报
 

葱翠的“台湾青”草皮,整齐的健身器材,还有精心设计的木质凉亭和干净宽敞的休闲广场……这不是哪个楼盘小区,而是山坳中的小村庄——菱塘村。

菱塘村位于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东北部,共有301户1314人,2015年被列入“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其中精准扶贫对象9户30人。近年来,随着南昌工程学院驻村帮扶,以及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一手抓产业扶贫,一手抓村风村貌建设,2016年12月实现全村脱贫退出。在此基础上,菱塘村继续“扶德扶志”,2017年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

种下脱贫藕

以前在王桥镇,女孩们听到相亲对象来自菱塘村,不仅自己不愿意,长辈也直摇头。“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车子根本开不进来。”菱塘村党支部书记陈贵元在村里当了28年的村干部,当年头上扣着穷帽子的感受,至今印象深刻。

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后,一些扶贫政策开始向菱塘村倾斜,扶贫产业资金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但看着上面拨下来的经费,陈贵元有点拿不定主意:做什么产业好?

彼时,南昌工程学院成立连心小分队,开始驻村进行帮扶。“我们一开始也不懂农业,但学院经常组织各部门前来交流,把村民的问题带回去,并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专家,得出的建议是菱塘村地势低、泥浆深,莲藕易生长,可以作为重点产业打造。”南昌工程学院驻菱塘村第一书记龚永宏介绍。

经过土地流转,52亩藕塘很快成形。村里投入30万元扶贫资金修马路、挖水渠,并选定3名村民承包种植。根据协议,承包者对口帮扶4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此外,农忙时,承包者还会聘请贫困户做工,每人每天收入100元至150元不等。如今,藕塘已经扩大至92亩,“除去分红,一年的工资支出也要2万元,成为贫困户重要收入来源。”陈贵元说。

养好致富鸡

距离藕塘不远的山上,还“隐藏”着菱塘村的另一个产业——七彩山鸡养殖。

5月21日,记者驱车来到山上,远远就听见山鸡的打斗声。“山鸡性格刚烈,好动也好斗,所以肉质非常好,营养丰富。”负责七彩山鸡养殖的村民陈光华说。

2016年,在外地有过养殖经历的陈光华向村里提出养山鸡的想法。陈贵元和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反复沟通,决定由村里先投入17万元扶贫资金为其打通山路,拉来电线。而后,南昌工程学院再投入9万元用于鸡苗孵化室的建设和饲料采购。根据协议,陈光华每年给9户贫困户分红1.8万元。

为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南昌工程学院工会每年“包销”1000多只山鸡,从而解决了市场销路问题。

“每只鸡要养足6个月,确保品质,然后以每只100元出售。仅2018年、2019年,南昌工程学院就采购了2800只。加上其他单位的采购,每年纯利润有七八万元。”陈光华说。

开出“文明花”

产业有了起色,让陈贵元进一步坚定了改变村风村貌的决心。

“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们脱贫不能只富口袋,还要让村民有好的生活环境。”陈贵元说,村里首先结合新农村建设,将一批危旧房、猪牛栏和旱厕拆除,统一规划。“所有的土路都改成了水泥路,并完成了水库加固,为村里硬件设施的改变打下了良好基础。”

2017年,村里着手进行文化景观设施建设,不仅全村亮了灯,还打造了3个休闲广场。南昌工程学院发挥学科优势,多次派人来村里规划设计,“他们深挖村庄历史文化,并通过宣传栏、石碑等形式展现,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为引导大家提升文化素质,菱塘村试着向抚州市文广新局递交了一份报告——申请专业老师来村里教大家跳广场舞。

“没想到报告一下就通过了,村里很快来了北京舞蹈学院的老师。”看着村民对广场舞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习惯,关系越来越融洽。“现在村舞蹈队有40多人,还配备了衣服、鞋子和音响。只要天气好,大家都会到广场来活动。”

陈美菊是菱塘村舞蹈队队长,眼看自己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她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我们跟城里的小区一样,到处都有漂亮的草地、广场,饭后散散步,日子特别幸福。”

新的风貌让菱塘村得到了更高的认可。2017年底,该村入选由中央文明办评选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村民生活条件好了,村庄面貌改变了,我们作为干部,也要以身作则,做好服务。”陈贵元说,这些年,村里不论大事小情,都要开会讨论和公示,民主评议蔚然成风。“特别是在扶贫资金的使用上,没有一个村民提出异议。这既是大家对村里脱贫工作的肯定,也让村干部有了更多坚持的动力。”(记者 陈 璋)

(责编:罗娜、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