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一缕阳光 期盼更多雨露

——南昌市首家农村残疾人日托中心运营调查

2020年06月19日06:14  来源:江西日报
 

  托养人员在塘南镇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中心就业帮扶工作室里进行简单手工劳动。

  “照料一人,拖累一家。”这是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和重度肢体残疾等三类残疾人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这三类人员大多需要有专人照料其生活。劳动力缺失,一些家庭因此致贫。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如何把他们捎上车?2015年,南昌市出台了《南昌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实行政府财政兜底式的托养制度,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对16至59岁年龄段的上述三类残疾人群体进行免费日间照料。

  “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南昌市残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的初衷。如今,该市日托中心发展情况如何,它给托养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运营过程中是否会遇到难题?6月中旬,记者走进该市首家农村残疾人日托机构——南昌县塘南镇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中心进行了相关调查。

  托养一人,幸福一家

  塘南镇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中心位于该镇田万村,由该村村民宋红平创办。早年间,因为一次施工事故,他从高处摔落,大脑受伤,手术过后,左脑受损,右边肢体也因受脑神经压迫而行动不便。宋红平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转折,我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残疾人的苦和痛,下决心要为他们做点什么。”2015年,了解到政府出台的购买服务政策后,他出资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中心。

  日托中心面积达500多平方米,设有用餐室、图书室、休息室、影视室、健身室等功能用房,目前共托养了来自周边6个村的50名残疾人。在这里,每一名托养人员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这是陶辉,今年23岁,先天性精神疾病患者,喜欢在健身房玩各类健身器材;这是张达,今年31岁,喜欢在图书室翻阅书籍;这是陈平,他和另外几个人的兴趣爱好是看电影……”由于宋红平行动不便,他的爱人张红霞带着记者走进每间功能房一一介绍。

  托养人员不仅能在中心内找到快乐,也能享受到美食。每天11时左右,张红霞就走进厨房,为大家准备午餐。

  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安全又有保障,托养人员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每天早上送来,傍晚接走,托养人员的家人也由此开启了新生活。陶辉的母亲熊燕自儿子出生后就没上过班,全家的重担都压在她爱人身上。把儿子托养在这里后,她在附近一家工厂重新上了岗,月薪3000余元,缓解了家庭压力。

  工资到手,自信也有

  在日托中心,一间标有“就业帮扶工作室”的房间特别引人注目。里面并排摆放了三排桌椅,19名托养人员正在以流水线作业的方式,粘贴香烟盒内衬。工作流程简单,仅包括粘胶、折叠、计数打包三道程序。

  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王保今年54岁,他虽然腿脚不方便,但头脑十分灵活。就业帮扶工作室创办之初,他学得最快、干得最好,并主动请缨担任技术员和质检员。“每完成一个烟盒,我们就能有8分钱的收入,上个月虽然活少点,但每人也赚到了800元左右。”王保开心地说,“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钱,这种感觉真好!现在,我们不再觉得自己是家庭的负担,工作令我们找到了生活的自信,也找回了活着的尊严。”

  就业帮扶工作室里的活,是宋红平夫妻俩骑着三轮车到附近工业园找来的。听他们介绍完情况后,许多企业大力支持,表示只要有适合他们干的活,都会交给他们来做。宋红平说:“残有所医、残有所康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我们渴望残有所乐、残有所为。所以,在经营日托中心一段时间后,我就一直在想办法提供一些大家力所能及的辅助性就业岗位。很幸运,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我达成了这一目标,也帮大家圆了实现个人价值的梦想。”

  模式虽好,运营不易

  “宋总,我们的储货量已经够了,今天你把货送来后得歇几天了。”采访过程中,宋红平接过一个电话后,脸色瞬间黯淡下来。“虽然联系的企业都很支持我们,也愿意帮助我们,但由于我们劳动局限性大,能胜任的活并不多。”他苦笑着说,“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我也就只能在周边工业园里碰碰运气,机会还是很少。”为了保障大家的收入,宋红平始终坚持“原价发包”,自己也就赢得了个“来回奔波”。

  吃饭免费、康复免费、休闲免费,就业帮扶中心坚持不盈利,一番采访过后,记者不禁担心起这个日托中心能否坚持运营下去。为了照顾大家的生活和安全,宋红平不仅夫妻双双上岗,还从村里请来3个人帮忙。宋红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去自家的房屋租金不算,运营中心每月需要人员工资、水电费、用餐费共计约3万元。根据相关政策,宋红平每个月可以从政府领取2.5万元的运营补助(每托养一人,每月补助500元)。“你看,这些都是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送来的物资。”张红霞指着厨房里堆放的一大堆大米和食用油告诉记者,幸好有这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否则坚持不到现在。

  日子总会一天天变好。2019年,南昌市残联和南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南昌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扶持实施细则(试行)》,规定对安置残疾人就业15人以上的辅助性机构,给予一次性15万元开办补助。此外,每安置1名残疾人就业,每月再补助300元运营经费。政策实施后,宋红平递交了申报材料。他告诉记者,资金到位后,中心每个月应当可以有微薄的盈利。

  结束了在塘南镇的采访后,记者来到南昌市残联了解情况。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市共开办残疾人日间照料托养服务中心10家,共托养残疾人500余人,其中农村地区2家,托养100余人。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市目前共有办证残疾人员11万人左右,符合日间照料托养政策人员大概有2万人。由此可以看出,现有日托中心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

  从《南昌市政府购买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里,记者读到了“民办公助”这一核心思想。从宋红平运营的中心现状来看,目前的财政补贴政策标准还有待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从而造福每一名残疾人。

  残疾人日托中心犹如一棵刚种下的小树苗,既需要爱心洒下一缕阳光,也需要充足的雨露滋润其成长。

  (为保护隐私,文中托养人员及其家属均用化名) (记者 范志刚 文/图)

(责编:邱烨、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