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江西于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2021年11月09日09:07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日前,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龙山村,村民们在农田里辛勤耕作;游客们纷纷在列宁小学和红军医院等旧址前拍照留念。那一张张笑脸,将乡村振兴示范点带来的欢欣与喜悦展露无遗。

龙山乡村振兴示范点带来的欢欣与喜悦,只是于都县持续发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于都县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按下快进键,助力大振兴,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夯实基础,党建引领不断凸显

5个年头,转战3个村担任第一书记,于都七中行政办副主任骆泽平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如磐初心。今年8月,在银坑镇香塘村任期已满的他,放弃回原单位工作,继续前往该镇洋河村担任第一书记。骆泽平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愿重整行装再出发,永葆攻坚克难的精气神,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于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自己挣了钱,还不忘带着乡邻一同致富”“发展了好项目,也同意别人入股共同发展”。在禾丰镇大湾村,刘济才等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善协调、能发展的人经过选举走上村“两委”干部岗位。从种养大户到村“两委”干部,他们干劲十足,毫无保留地传授农业技术,主动帮助村民一起克服各种困难;哪家资金周转不过来,他们帮忙垫上;哪家劳动力短缺,村“两委”组织村民及时补上。

据于都县委组织部干部谢远发介绍,今年以来,该县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选好红色带头人。注重传承红色基因,严把政治标准,动员7986名红色后代参选,选出的班子又红又专,实现“不出事、选准人、优结构”目标,指标质量为历届最好。同时,全面加强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7万余名,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选人、育人、用人、带人”体系,换届后村组织书记致富能手占比达84.58%。

致力“造血”,富硒品牌不断打响

“以前我们这里很穷,大家都往外跑,现在蔬菜大棚建到了家门口,我们务工收入快赶上城里了。”正在蔬菜大棚忙碌的潭头村民李俊明高兴地说。

“蔬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去年我们两口子承包大棚,纯收入就达到8万元。”依靠富硒蔬菜做了老板、过上了好日子的郭月华心情特别舒畅。

近年来,于都县坚持长短结合、科学布局,构建蔬菜、脐橙、油茶为主导,肉鸡、肉鸭、兰花、梾木果等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全县先后建成4.5万亩设施蔬菜基地,50亩以上规模蔬菜基地有109个,露天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脐橙面积16.4万亩、油茶产业28.2万亩,肉鸡年出笼突破3700万羽;加快打响“富硒蔬菜”品牌,通过“龙头带着种、合作社领着种、单位帮着种、示范户引着种、农户自己种”等形式,重点推广丝瓜、辣椒、茄子、苦瓜等富硒蔬菜种植,着力构建以富硒绿色蔬菜为主导的富硒农业产业,吸引了一大批经营主体,蔬菜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为扩大销售半径,于都已引入多家专业蔬菜营销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对接国外市场。目前,于都蔬菜国内销售市场涵盖了上海、广州、深圳、长沙等大城市,还登上中欧班列销售到了国外。建成中国·于都硒博馆,37种富硒产品获权威机构检测确认,于都脐橙获评“中国富硒好果”。随着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富硒蔬菜已成为于都群众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

多业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国庆长假,我们每天要接待体验水上游的客人千人以上。”岭背镇金溪村黄金潭社区村民理事会会长陈辉告诉记者,黄金潭示范点建成后,成了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因地制宜,彰显特色。于都县坚持就地取材,彰显乡土特色,保留原乡风貌,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做好“文化+”文章,将客家文化、渔耕文化、体育文化与本地的擂茶、兰花、珍珠粉等相融合,建成村史馆、体验中心等,为乡村发展培根铸魂。

在岭背镇谢屋村,步蟾坊、东山世家祠、九井十八厅、鹏搏北海门楼、揽秀楼、古驿道绽放异彩;在仙下乡龙溪村,依托龙溪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按照“旅游+产业”思路,完善基础设施,帮助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在葛坳乡澄江村,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村史馆在记住乡愁的同时,成为过上好日子的村民们学党史感党恩的最佳载体。

“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个大任务,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又一个大舞台,我们要让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梓山镇党委书记郭清峰如是说。

按下快进键,聚力大振兴。如今,于都县分批打造了162个“五美”(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乡村建设示范点,一幅“气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的秀美乡村画卷在于都大地徐徐展开。(宋嘉华、李喆)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