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扎根赣鄱圣地 书写教育荣光

——记南昌理工学院副校长陈志龙博士

2021年11月10日18:09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2003年,中组部、团中央的第四批赴赣博士服务团来到江西挂职锻炼,作为成员之一,陈志龙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到江西省电子集团公司挂职任总经理助理并兼任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陈志龙就此与江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挂职的一年时间里,陈志龙通过选准科研方向,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在挂职企业产业调整、规划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申请并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大项目,大力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在江西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陈志龙深刻感悟到江西革命老区人民的淳朴和厚道,对这片红土圣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在第四批赴赣“博士服务团”座谈会上深情地说:“我是湖南人,读书在哈尔滨,工作在上海,挂职来到了江西。这些年来,我南北东西走过了很多地方,我的感觉是山好水好不如江西好,爹亲娘亲老表也亲。”陈志龙始终坚持把这块红土圣地当作第二故乡,把老区人民当作亲人,时时践行初心使命,事事印证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助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短短的一年挂职很快就要过去,陈志龙与所有挂职人员一样面临着选择:回原单位还是留下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对于陈志龙而言,“初心”比“高处”更重要。陈志龙的选择出人意料,他选择的是坚守扎根红土圣地的“初心”。挂职结束以后,他既没有回到上海的科研院所,也没有选择留在江西的政府机关或国有大企业,而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体制内的身份,加入到了一个位于江西南昌的正在准备升本的民办高校——原江西航天科技职业学院(现为南昌理工学院)。他在汇报中写道:“要努力探索一条完全民营机制下的产学研一体化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从一名国家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投身教育事业,转型成为一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他的选择让很多人诧异,但陈志龙自身认为“在江西挂职丰富了我的经历,促成了我的人生重大转折”。

陈志龙于2004年就任南昌理工学院副校长,目前分管南昌理工学院的教学工作。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一切工作围绕教学这个中心来运行。陈志龙始终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狠抓教学队伍的建设,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同时,抓住考风建设这个指挥棒,进一步规范并加强了学校的考风考纪建设,并亲自到一线巡查督促,根据学校的发展,陈志龙组织教学部门认真总结,及时修订了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陈志龙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聆听学生的反馈和老师的意见、建议,多次参加不同教研室的教研活动,与老师们讨论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建设好该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等。他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教学改革中来,鼓励他们积极申报教学改革项目。

来到南昌理工学院后,陈志龙就主管学校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及省级以上课题多项,发表高质量论文二十多篇,申请并获得国家专利5项。其中在2016年8月,他主持的课题——《振弦式高精度微小陀螺的工作机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是每一个老师的天职。陈志龙虽然担任了行政工作,但一直站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学生主讲了《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和《单片机》等多门相关专业主干课程。他常说:“我读了二十多年书,搞了多年科研,我要把我的所学、所知和所获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我教的学生”。

陈志龙主持创办了技术创新学社,选拔专业基础扎实、有强烈进取心、思维活跃的同学加入技术创新学社,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创新学社的同学们已申请并获得了数十项国家专利。

眼看培养的学生一个个脱颖而出,南昌理工学院蒸蒸日上,江西乃至全国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十七年来,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陈志龙说道。(杨婷婷、刘少宽)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