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剪纸技艺非遗传承人刘旻——
活用六技 手上生花(工匠绝活)
【绝活看点】
武汉“刘泥巴剪纸”将剪纸技艺发展为“剪、刻、撕、烧、立体、刺绣”六大技法。剪刻之下,花纹繁复细腻;手撕赋形,毛发形象如生;线香烧制,字如墨汁晕染;立体构图,折之跃然纸上;刺绣镶边,作品金碧辉煌。非遗传承人刘旻融会6种技法,作品令人赞叹。
一张小小的黑色纸片,对折后放在牛油板上,两支锋利的刻刀,一支按压固定,一支顺着细小的线条熟练地游走……很快,一个动物剪纸从刘旻(见上图,资料照片)手下诞生了。接着,刘旻拿起小镊子,将平面的躯干和脚一点点弯折起来。最后,将两片向前伸展的翅膀向后一翻,一只活灵活现的夏蝉就立在了桌上。刘旻是武汉“刘泥巴剪纸”的传人。她的工作室位于汉阳区江欣苑社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传承园里,古色古香,与众多民间艺人为邻。“刘泥巴”本名刘国瑞,是非遗项目中国剪纸的传承人。去年6月,这个工作室连同他的剪纸技艺,被女儿刘旻传承了下来。
剪、刻是剪纸艺术的基本功。细如发丝却相连不断的花纹,多出于刻刀之下。刘旻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工具盒,适用于不同技法的工具分类放置。“所有工具都是父亲亲手制作的。”刘旻说,她也得到了父亲为她打造的牛油板和各类刀具。乍一看,牛油板就像个砧板。“其实就是砧板上挖了个大圆坑,里面填充了牛油、草木灰、石蜡等混合物,刻刀透过剪纸刺下去,不深也不浅,手感很好,不容易累。”刘旻笑着说。
刘旻最初学习剪纸,就是从练刀工开始。红纸下垫卡纸,上覆图案,多层装订在一起后,放在牛油板上,刻刀随图案游走,必须“千刀万剪不断”。经过多年锤炼,刘旻的作品构图均匀,线条流畅,刀工细腻。
撕,一般是在纸张背面画好图案,镂空处直接手撕。撕出的图案边缘“毛茸茸”的,让动物形象更加逼真。烧,则是用线香沿图案一点点烧出轮廓,多用于表现书法作品的质感。最难掌握的是火候,线香的火星沿着字形的边缘慢慢烧下去,火星时大时小,必须随时吹吹,以免线条不均匀。
立体技法则是刘国瑞的独创。刘旻回忆,父亲出门时常常接到一些广告传单,扔掉觉得可惜,于是琢磨如何变废为宝。一次,刘国瑞突然发现夏蝉等昆虫,体色、质感与广告纸相似,便沉下心来观察昆虫,买了许多图册细细研究,终于创造了一种新的技法——平面剪裁之后,再以镊子使之变立体。后来,这一技法也逐渐被用于其他图案创作中。
纸上刺绣的灵感则来自于刘泥巴艺术工作室隔壁的汉绣工作室。“纸上刺绣比布上刺绣更难,薄纸容易破,而硬纸难以用针穿透。”刘旻说。她和父亲一起探索了在硬纸上先打小孔、再刺绣的技法。运用的绣法包括盘金绣、掐丝、缠丝等,丰富了剪纸作品的色彩、立体感和表现力。
“我们家世代传承技艺,到我已经是第五代了。我侄女刘泽莹是第六代,她学的专业是视觉传达,常常帮我设计图样;我女儿从小耳濡目染,也学会了许多剪纸技巧。”刘旻说,“我希望年轻一代继续传承下去,并且用她们的创意给传统剪纸注入新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