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频道

冰雕雪塑——

极艺术之巧 彰自然之美

祝劲松
2022年03月13日07: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晶莹闪耀的“大雪花”主火炬台、孩子们手中的雪花花灯……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冰雪元素无处不在,一幕幕精彩的主题演绎,尽显冰雪之美。神州大地上,缤纷多彩的冰雪艺术持续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北京、哈尔滨等地的主题乐园中,一系列冬奥主题冰雪雕塑姿态万千,扮靓城市空间,传递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期许。

  化自然冰雪为人文艺术,冰雪雕塑散发独特的艺术韵味。与其他材质雕塑相同,冰雪雕塑也在圆雕、浮雕和透雕等形式上穷尽艺术巧思。不同的是,冰晶莹易碎,雪松软绵酥,且两者都易融化,对雕刻者来说,它们是一种充满挑战的艺术介质。独特的材质,既考验着艺术家的创造智慧,也成就了冰雪雕塑特有的美感。

  冰,重在雕。冰的质地无色透明,可折射光,但雕出的形体层次易隐,从而缺乏立体感。为求轮廓鲜明,冰雕创作除了强调体面关系,突出形体基本特征,还特别注重线的表现。线条若运用得当,能够营造出“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般的生动感。冰雕的制作过程,既有大刀阔斧的营造,也有局部的精雕细刻,且针对不同对象、不同角度要不时更换长度不同、宽窄不同、刀型不同的工具,进而更好地呈现艺术效果——线条互相交叉、雕痕纵横交错,在光的折射下如水晶、钻石般璀璨,尤显玲珑剔透,使作品获得远视、近观俱佳的观赏效果。如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主塔《圣火之巅》(见上图),由24根向上旋转的雅典多立克立柱组成,形成冬奥会火炬意象。主塔四周环绕着冰墙,雕刻有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轮廓分明,线条刚劲,与雕塑形象相辉映,传递出拼搏奋进、勇往直前的奥运精神。

  雪,重在塑。由于雪坯体积巨大,所以雪塑更强调形体中面的作用,通过面的组合强化体积与前后空间层次,以及整体的气势营造和雕塑力量感的表现。如果说冰雕需近观才能品味其玲珑剔透的细微变化,那么雪塑更像是雄浑大气的汉唐雕塑,需远观更能领略其气势之恢弘。如第三十四届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上的大型雪塑《冬奥·太阳岛之旅》,长100米、高30米,巨大的卡通雪塑“冰墩墩”“雪容融”被哈尔滨特色建筑和雪山环绕着,可爱的形象与浑然一体的雪塑,营造出浓郁的冬奥氛围。

  与冰雪运动相同,冰雪雕塑是寒地各族人民识冰御雪的智慧创造,是其性格与审美的集中体现。冰雪雕塑,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是采冰备雪环节,尤其是一些超大型冰雪雕塑创作,百人齐上,“自上而下”连续工作,这需要参与者具有旺盛的精力、充沛的体力和高超的驾驭能力。正是在人与自然的激情碰撞中,冰雪艺术之花绚丽绽放。

  自上世纪60年代哈尔滨举办国内最早冰灯游园会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和发展,冰雪雕塑已成为一种“热时尚”。作为国际四大冰雪节之一,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从地方性活动发展为国际性活动,成为国际冰雪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地也纷纷开展冰雪旅游项目,推动冰雪艺术进一步传播。如今,借助艺术家的想象创造,立于大地、融入环境、契合气候,使自然美、艺术美与文化美相互生发的冰雪雕塑,已成为冬季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夜晚,冰雪雕塑配合五彩灯光如玉似翡,五彩缤纷,点亮城市夜空,丰富着人们冬季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冰雪雕塑不断传承创新。一方面,新技术、新材质被充分运用于创作中,或使用影雕、嵌雪、打毛等手法丰富冰雪雕塑艺术表现力,或使用环保色丰富冰雪雕塑色彩表现,使其焕发新的审美意蕴;一方面,冰雪雕塑被用于整体造景,塑造场景式空间,以移步换景的方式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同时,传统冰雪雕塑与“声、光、电”技术、数字技术相融合,让冰雪雕塑“动”起来,增强了大众的互动体验,使冰雪景观全新绽放。冰雪雕塑在不断提升观赏性的同时,更具艺术的互动性、娱乐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亲近艺术和自然。

  近年来,冰雪艺术人才的培养受到更多重视。国家艺术基金“冰灯冰雕艺术设计与实践人才培养项目”“北方雪雕民俗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相继实施;已连续举办38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吸引国内外众多冰雪雕塑创作者同台竞技,从不同视角深入挖掘冰雪雕塑内涵。一些地方美术家协会和高校也相继设立冰雪雕塑艺术委员会、冰雪艺术研究中心等,从实践与理论等方面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为冰雪艺术发展蓄力。

  蓬勃发展的冰雪雕塑,不仅满足着人们的审美和娱乐需求,起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冰雪雕塑作为冰雪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仍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发展布局,深挖文化内涵,不断强化绿色设计理念,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作者为哈尔滨学院副教授)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