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永葆生态名片“幸福湖”

——专家解读鄱阳湖水利枢纽的重大意义

2022年05月18日10:02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近日,南昌大学鄱阳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昌大学教授胡振鹏接受采访,深度解读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重大意义。

问:近年来,鄱阳湖表现出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枯水历时延长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胡振鹏:2003年以后,鄱阳湖出现枯水期提前的情况,湖区水位全面下降。10米水位是鄱阳湖河相与湖相的分界线。2003年以后,10米水位出现的日期提前了29天,枯水期比过去延长了46天。8米极端枯水位提前11天出现、延长19天。星子站10月平均水位比2003年以前下降了2.18米。

引起鄱阳湖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9月10月长江上游水库蓄水减少了下泄流量,同时,上游水库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床冲刷切深,2020年湖口江段河床比1998年低2.4米。两者使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作用弱化,鄱阳湖水位很快消降。国内多家权威科研机构预测分析均表明,随着上游干支流水库逐步投入运行,长江中上游水文情势变化将长期存在并呈趋势性发展,鄱阳湖枯水情势将进一步加剧。

针对近期网上有引用“2022年2月,鄱阳湖提前约50天结束枯水期”报道,质疑鄱阳湖枯水趋势的声音。我来解读一下,鄱阳湖枯水的趋势性结论是对比2003年前后长系列水文资料进行科学计算、反复研究得出的,仅凭个别年份的水文情势,不能说明鄱阳湖的枯水常态化趋势发生改变。报道称,2022年鄱阳湖枯水期提前结束主要是受降雨影响,2022年1月20日至2月20日,江西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近9成。2月20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涨至10米,较1956至2021年平均出现时间提前32天。但随着降雨过程的结束星子站水位出峰转退,并于3月4日退至10米以下,重新进入枯水位。

水文现象是一种随机现象,天然降雨径流变化对枯水也有影响。最近五六年,鄱阳湖2020年出现历史最高水位,同年也出现了持续147天的低枯水位。2021年秋季水位高,但11月2日即进入10米枯水位,11月23日进入8米低枯水位。2016年、2019年均为枯水年,2019年更是出现历史次低水位5.44米。但多年平均过程反映变化趋势。

问:请您介绍一下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的必要性。

胡振鹏: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我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导向的具体行动,是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举措,是为了满足老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鄱阳湖水利枢纽有供水效益,可为环湖区的城市和乡镇居民生活和生产提供用水安全保障,受益总人口400多万。有灌溉效益,改善湖区242万亩晚稻灌溉条件,提高约31.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的灌溉保证率。还能扩大湖内定居性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面积,改善湖区及周边河流部分河段航道条件,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与环境,促进湖区建设与发展。

一是维护健康长江。既可缓解汛后蓄水对长江湖口以下河段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又能减缓近年来因蓄水期干流流量减少引起的湖区水位下降过快趋势。在长江上游水库汛后蓄水前,枢纽拦蓄部分湖区洪水资源,基本不影响长江干流流量,且枯水期对长江下游有一定补水作用,可作为下游遇特枯年份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备用水源。

二是打造“候鸟天堂”。遏制中生、旱生植物入侵和洲滩植被扩张,为沉水植被恢复提供必要条件。沉水植被的恢复有利于提高白鹤、小天鹅、鸿雁等涉禽和游禽的觅食生境质量。可使湖区在枯水期维持在一个合适的水位,或通过调度还原适合湿地的水位,促进10至11米高程段沼生植物的生长,恢复近年来萎缩的沼生植被带。适宜的水位变化过程,将有效增加越冬候鸟栖息生境的适宜性、可利用时长以及食物资源量。

三是留住“长江的微笑”。约450头江豚分布在鄱阳湖水域。枯水期增大湖区水面面积,有助于补充饵料,让江豚在湖区越冬“衣食无忧”。枢纽共设置64孔泄水闸,其中包括4孔60米宽的大孔闸,让江豚自由过往;1孔生态泄水闸,满足下行鱼调控期出湖的需要;设置3线4条鱼道,满足不同时段鱼类洄游需求。

问:鄱阳湖水利枢纽将会对长江流域,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带来怎样的影响?

胡振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鄱阳湖水利枢纽把鄱阳湖放在长江大格局中来统筹和保护,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调控枯水期水位过程,使水文节律适应各类生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节律,改善湿地生态系统所需的生存环境条件,遏制湿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保护和恢复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从方法论来看,属于国际组织提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鄱阳湖对长江的贡献,首先是防洪。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天然调蓄洪区,可以调蓄汛期长江干流及鄱阳湖五河等区间的巨额洪水,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根据实测资料统计研究分析:鄱阳湖对五河洪水具有较显著的削峰作用,多年平均可削减洪峰流量1680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削减百分比为52.2%;鄱阳湖对长江干流洪水的调蓄作用通过长江对鄱阳湖的顶托和倒灌形式实现,调蓄量占长江大通站洪量的百分比不小于20%。确保防洪安全是工程建设重要考虑因素。鄱阳湖水利枢纽按照“调枯不控洪”的原则,每年4月至8月底闸门全开,调控期如果鄱阳湖水位高于多年平均水位,枢纽仍然不调控,不改变鄱阳湖调蓄长江洪水的功能。

枢纽运行后,一方面鄱阳湖全年入长江的径流总量不变,从总量上看对长江下游没影响;蓄水期是9月1日至9月15日,枢纽拦蓄部分洪水尾巴,日均减少流量仅占同期大通站日均流量的2.6%,此时长江仍处汛期,干流水位较高,对长江下游径流过程影响甚微,对长江下游用水影响甚小。另一方面鄱阳湖是长江下游径流的重要补给源,9月16日至次年3月,利用前期存蓄在鄱阳湖的水量,陆续加大泄量,以大于“五河”来水向长江泄放,起到对下游的补水作用。在长江干流特枯时段或遇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枢纽可迅速开闸,恢复天然状态,利用鄱阳湖存蓄的“一湖清水”进行应急补水处理。(陈 晖)

(责编:邱烨、毛思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