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上高县锦河村:发展成果村民共享

2022年05月27日11:00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江西省上高县锦河村,位于上高县锦江镇,以河流为名字,因发展而振兴。跟随一位锦河村人,步入他们的一日,会发现这片土地上,在一个务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党支部的带领下,乡村振兴早已如春雨般浸润了每位村民的生活。

与脚下泥土的深情

勤劳永远是村民生活的底色。锦河村毗邻城镇和320国道,发展城郊农业得天独厚。村民总在刚天亮时就匆匆赶到自家的菜地,浇水施肥,再把那些绿油油的芹菜、红彤彤的辣椒摘下来,清理一番后便送到集市上去卖。对他们来说,早晨的气息就是泥土的芬芳。此时,村里的“养鸭能手”干贵庭,正忙着照顾他的两千羽鸭子。年轻时就开始养鸭,是村里最早的致富带头人,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在党支部的号召下,那些进城务工的村民选择把土地流转,村里再把这些地集中起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水稻610亩,还因地制宜种植了草莓和葡萄,亩产值可达6万元,随之衍生出的“休闲农场”也深受城镇居民喜爱,许多人前来采摘、品尝佳果。依托城郊优势,联结城郊休闲农业和集约化现代农业,锦河村采取“党支部+农业大户+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向 “产业新村”顺利转型,“产业兴旺”之泉浇灌出的累累硕果惠及千家万户,2021年锦河村人均收入达21000元。

永怀对知识的渴求

劳作后,村民双手放下农具,将心灵栖身在近处的书屋和课堂。书屋现有藏书8000余册,配备了投影仪、电脑、蓝牙音响,收藏图书涵盖农业技术、法律法规、理论政策、儿童图书等数十类。村民可以到电脑上学习最新的农技知识和政策法规,又或者看一本引人入胜的现代小说。而每到寒暑假,这里又成为了村里孩子们的假日课堂,在党员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在书屋温习功课、学习手工、观看纪录片。穿过农家书屋前面的走廊向上走,就来到了村里的党员培训室。老党员讲述入党故事、年轻党员授“微党课”“我为支部建言献策”等等一系列活动都在这里开展,形成了“党建引领、党员带动、群众互动”的求知学习氛围。

镜头下的沧桑变幻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幅名为《春潮》的农民摄影作品横空出世,夺得了首届全国农民摄影大赛金奖。这幅作品拍摄的正是“养鸭能手”干贵庭和他的鸭群。以慢门拍摄出的鸭群,如同改革开放的浪潮,缓缓流动在画面中。此后,锦河农民摄影逐渐发展起来,村里的党员摄影爱好者经常为村民提供免费的摄影培训,组织集体采风活动。背着相机的村民总爱在下午闲时去到旷野或者路边,定格住值得纪念、虽平凡但美好的瞬间。一晃四十载,面积约500平方米、展现农民摄影历史和风采的锦江镇农民摄影展馆业已建成,地点设在锦河村文化活动中心

摄影展馆现已成为协会成员开展讨论交流、技能培训的重要平台。如今,锦河村有3名国家级摄影协会成员,多名省、市、县级摄影协会成员,举办了“摄影进校园”“乡村振兴专题采风”等活动,协会成员多次在《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权威摄影报刊发表作品。锦河农民摄影作者用镜头记录下乡村变迁和风土人情,而他们的作品更是新时代下农民精神风貌和文明乡风的见证者与讲述者。

一方水土的延续

一个乡村的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的居住要求。2016年,在充分听取村民代表和支部党员的建议后,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配套设施状况,锦河村投入100余万元用于李家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硬化路面3152平方米,黑化路面1030平方米,绿地面积扩建至338平方米。此外,还新建了李家文化活动中心,配有休闲长廊、篮球场、活动广场和运动健身器材室。晚上,乘着微风,村民相聚在广场上,或运动、或闲聊,拂去了白日的辛劳。2017年,锦河村响应上高县城南片区“棚改”号召,发动党员以身作则配合拆迁、上户做村民工作,让党旗飘扬在“棚改”第一线,最终顺利完成辖内6个自然村20余万平方米建筑的“棚改”工作。

2018年,锦河村启动了约23万平方米的“锦和庭苑”安置房建设工程,现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为保障失地农民权益,锦河村于2014年、2021年先后将全村1600余位村民纳入失地农民保险,做到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应保尽保,在城市化进程中免去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因对一方水土的热爱而留下来。现在的锦河村,物阜民丰、百姓安乐,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乡村的振兴,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夯实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作为千万个振兴中的城中村的一个缩影,锦河村正加快融入城区的步伐,继续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振兴成果转化为村民生活点滴,创造着更多值得铭记的锦河“时刻”。(欧阳雯佳)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