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人民日报看江西

文化惠民措施实 乡风文明气象新(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④)

本报记者 常 钦
2022年07月15日09: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各地加快补上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短板,提升乡村文化活动服务效能,让文明乡风融入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乡亲们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农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傍晚时分,甘肃省康乐县八松乡魏家寨村文化广场上,悠扬的旋律响起,68岁的李月娥和老姐妹们练起扇子舞。“有场地、有人教,我每天都来跳上半小时。听说村里筹建舞蹈队,我第一个报了名。”李月娥说。

  很难想象,这个欢声笑语的美丽乡村曾是个贫困村。李月娥回忆,经过脱贫攻坚,乡亲们的腰包鼓了起来,大家伙儿都希望空闲时候能多乐呵乐呵。

  中建二局一公司派驻魏家寨村的帮扶干部孟祥彬和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征集意见,请来规划师设计方案。“大伙儿看重娱乐、健身两项功能,这也是文化广场建设的重点。”孟祥彬说,乡亲们热情很高,不少人主动帮忙,一个多月后144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完工投入使用。

  “文化广场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村党支部书记聂国杰说,文化广场项目得到县里的大力支持,帮扶单位加大资金投入,建成了全村靓丽的风景线。省里的惠民演出、乡里的运动会和村里的篮球赛都在广场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很受村民欢迎。

  “文化设施建好更要用好。”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彭超说,建设好文化礼堂、文化广场、乡村戏台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还要结合好春节、农民丰收节等节日,组织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升设施利用率。

  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吃”上文化“大餐”。

  “哐采、哐采……”河南省灵宝市城关镇北田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人头攒动,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灵宝蒲剧精彩开演,赢得村民们的阵阵掌声。“每周都来演出,周边戏迷、群众都爱来看戏。”业余剧团负责人任寅泽说,“这几年,不少乡村建起广场、舞台,我们经常到各村巡回演出哩!”

  “植根群众、惠及群众,送文化还要‘种’文化。”灵宝市文化馆馆长李艳娜介绍,市里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组建起62个乡村文化合作社,开展文化培训,农民成了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如今,在灵宝,业余小剧团、蒲剧团队、舞蹈队……一支支“不走的文化队伍”活跃在乡镇,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农忙干农活,农闲排节目,推出乡土剧,演给乡邻看。”在灵宝市五亩乡庄里村文化合作社,村民张彦芳边化装边介绍,合作社就地取材,将好人好事、惠农政策编成小品小唱,搬到村巷小院、田间地头义务演出,“乡亲们非常爱看,俺们越演越有劲。”

  截至目前,全国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室,广大农村、社区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超过57万个。各地不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下乡进村,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有场所、有活动、有队伍,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供给精准化,服务更贴心,农家书屋成了农民的“加油站”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江口镇东风村农家书屋内,干净明亮,1500多册图书摆满书架。“听说书屋新进了一批关于蓝莓种植的书,赶紧瞧瞧去!”一大早,农技员刘席中就和果蓝美家庭农场负责人温刚一起来到农家书屋。

  温刚是农家书屋的常客。返乡创业之初,他一直为选产业而烦恼。有一天,刘席中来农家书屋送培训教材、更新农林类报刊资料,温刚跟着他进了农家书屋,“进来后发现农家书屋里有很多实用书籍,报刊上还有不少实用信息,后来这里就成了我‘加油充电’的好去处。”

  依靠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温刚开办起家庭农场。“四季有果,草莓、葡萄、脐橙、冬枣等轮番上市,年利润达80万元。”温刚说。

  顺应新需求,农家书屋不断升级。最近村里开通了数字农家书屋线上平台,村民想看什么,随时能点单;农家书屋没有的,还能在平台上查询,非常方便。

  小小书屋作用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新宁镇百合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农家书屋成了社区儿童的“第二课堂”。“不光有好看的书籍,还有志愿者辅导作业,举办朗诵、书法等活动。”农家书屋成了小学生黄滢逸每天放学后必去的“打卡地”。

  书屋负责人郭梅介绍,孩子“放学后没人管”是搬迁群众的愁心事,社区积极对接附近的高校资源,在书屋开展志愿服务,每天下午4点半学生放学后,由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开展作业辅导、趣味阅读等活动,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文化惠民,要不断提高农家书屋服务效能。”社区党支部书记梁宝杰说,社区整合文体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等资源,全面改善书屋环境和活动条件。书屋全年为社区600多名在校生、3000多名群众提供种类丰富的书籍和舒适的学习环境,还经常开展红歌传唱、红色观影等各类活动。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家书屋58.7万家,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4亿册。全国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8万家,免费提供数字阅读内容上百万种。

  “农家书屋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许汉泽说,近年来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借助数字化升级改造,极大提升了服务效能,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明显增强。一些地方还在做优服务上下功夫,将专业的志愿服务、社会工作等组织机构引入乡村,推动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抓技能培训,建激励机制,提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气神

  骤雨初歇,赣县区三溪乡下浓村的“科技小院”又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饲养能手李开嵘讲解湖羊养殖技术。“不光要给好草料,还要有干净舒适的环境。吃得好,住得好,心情好,湖羊肉质肯定喷喷香……”李开嵘风趣的讲解引得现场欢笑声不断。

  赣县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站负责人廖世亮介绍,三溪乡林草资源丰富,为满足乡亲们发展湖羊产业的需求,当地依托湖羊基地,与省科协、江西农业大学等共建湖羊产业“科技小院”,安排省、市科研人员驻地服务,常态化举办农技培训,零距离服务周边农户。

  “饲养中遇到啥问题,专家随时能解答。”村民赖茂芬说,3年前,她都没见过湖羊,靠着一次次科技培训和专家指导,如今她成了乡里小有名气的养殖能手。

  在赣县区,依托乡村主导产业打造农技培训课堂,成了乡村建设的重点。廖世亮说,区里围绕油茶、湖羊、蔬菜、脐橙等产业,建设了260个农技培训课堂,培训农民近5万人次。为鼓励乡亲们学技术,区里还同步开展星级创评活动,优秀者还能享受信贷优惠等扶持政策。

  完善激励机制,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前不久,湖北省竹溪县泉溪镇坝溪河村,10名好公婆好媳妇、5名保洁员戴上了大红花,受到奖励表彰。坝溪河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春说,去年初村里推出“乡风文明建设积分卡”,开展“五好”“最佳”评选,“这些对于涵养文明乡风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次积分评比中,村民张显志家因环境卫生差,被扣了10分。“环境卫生靠大家,都是乡里乡亲,我可不能丢脸。”张显志随即行动起来,每天早起后把屋里屋外、门前道路先收拾干净,再出去干活。“老张彻底变了!今年他还被推荐为乡风文明特约监督员。”李新春说。

  精神文明建设提振乡村全面振兴精气神。各地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去年,全国新创建100个示范乡(镇)、994个示范村(嘎查),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经验,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入了新动能。

(责编:邱烨、罗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