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人民日报看江西

自信自强 守正创新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2022年10月19日08: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积极回应热点,共话发展蓝图,广泛凝聚共识。10月18日,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第一场、第二场集体采访,北京、天津等14个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各代表团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代表团——

  在减量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贺 勇

  “打开党的二十大报告,就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看到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党,看到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北京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报告中提到了许多与北京相关的大事,这些大事都有“北京服务”的影子,首都干部群众与全国人民一同见证这个伟大时代。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北京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不断深化对首都功能的认识,正确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当下与长远等关系,实现了减量条件下的高质量发展。赵磊将其中的经验归纳为处理好五个“量”:一是在不可再生要素投入上要坚决做减量;二是在创新要素投入上要坚决做增量;三是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要处理好变量;四是在人居环境建设上要扩容量;五是在人民福祉创造上要给老百姓带流量。在“减”的同时,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53%,在全国领先,也高于大多数发达国家。

  天津代表团——

  守护好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 杨彦帆

  “我想用一位来自一线的二十大代表的几句话,表达我们的共同心声。”天津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这位代表是来自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孟祥飞代表。他说,过去10年,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我们的超算已达到百亿亿次,不断地突破世界超算速度的极限。他切身地感受到,十年来我们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在回答记者关于天津实施“871”生态工程的问题时,金湘军介绍,“871”生态工程是天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子孙后代守护绿水青山作出的战略选择。其中,“8”是指875平方公里湿地保护修复,“7”是指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之间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建设,“1”是指153公里海岸线综合治理。如今,绿色生态屏障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已得到了有效改善。

  河北代表团——

  “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落实

  本报记者 贺 勇

  “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们更有力量、更有底气、更有斗志。”河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河北人民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优异答卷。

  近年来,河北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越来越便利。据廉毅敏介绍,河北加快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加快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加快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加快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加快落实。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廉毅敏说。截至目前,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中国中化、中国星网和中国华能等央企的总部已经启动建设。

  山西代表团——

  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

  本报记者 常 钦

  “在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许多代表结合身边的事例,谈到了城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代表们表示,这一切靠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山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说,全省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为加快高质量发展,山西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统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实现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推进数字转型。张吉福说:“山西同步推进产业转型、数字转型,这是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新时代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战略部署、主攻方向。”

  张吉福介绍,今年以来,山西坚决扛起煤炭保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全力完成煤炭增产保供任务,确保价格保持在合理区间,为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内蒙古代表团——

  新能源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本报记者 郑海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内蒙古自治区风光资源富集,新型能源发展情况如何?“内蒙古自治区‘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内蒙古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表示,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内蒙古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35亿千瓦以上,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黄志强介绍,内蒙古陆续出台新能源开发布局规划、电网配套规划以及调峰布局规划,高标准规划建设百万和千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光伏外送基地,并创新推广风光制氢、源网荷储、园区绿色供电等应用场景来消纳新能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鼓得足足的。”黄志强说。

  辽宁代表团——

  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本报记者 金正波

  近年来,辽宁省多措并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工业从结构单一走向多点支撑、多元发展,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辽宁代表团新闻发言人,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辽宁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3.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实现大幅增长。2021年全省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长37%,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2.9%。胡玉亭说:“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新动能加快集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净化政治生态取得明显成效。”

  胡玉亭说,未来辽宁将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推进振兴发展,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吉林代表团——

  为中国人的饭碗贡献更多吉林粮

  本报记者 宦 翔 郭 玥

  十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连续跨上700亿斤、800亿斤两个大台阶,2021年达807.84亿斤,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努力让中国人的饭碗盛更多吉林粮。”吉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吉林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率先启动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与中科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累计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多万亩。通过出台保护黑土地的地方性法规,吉林省全力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在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吉林代表团代表们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必将有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振兴突破的实际成效交出一份满意答卷。”刘伟表示。

  黑龙江代表团——

  把产业振兴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本报记者 孙 振

  “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时,有的代表动情地说,他们当地群众的收入快速增长,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发自内心感恩习近平总书记、感恩党中央!”……在接受集体采访时,黑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黑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沈莹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和创意设计产业”“培育壮大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沈莹介绍,黑龙江要重点构筑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新布局;壮大创新发展新动能,把产业振兴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打造向北开放新高地,更加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厚植生态绿色新优势,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说发展、谈未来,沈莹表示:“在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过程中,代表们非常振奋、备受鼓舞、信心倍增。我们将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江篇章。”

  上海代表团——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

  本报记者 金正波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全景展示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光明前景。”上海代表团新闻发言人,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表示,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会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上海加快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赵嘉鸣表示,上海深化建设“五个中心”、不断强化“四大功能”,在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制度型开放等方面,不断取得新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赵嘉鸣介绍,上海市大力实施民心工程,新一轮旧区改造累计改造二级旧里以下房屋3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6.5万多户;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推进“一江一河”公共空间建设,黄浦江45公里岸线、苏州河两岸42公里岸线相继贯通开放。

  江苏代表团——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常 钦

  “这十年,江苏人民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从‘大写意’绘制成‘工笔画’。”江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

  代表们热烈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表示完全赞成、坚决拥护,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了必胜信心。张爱军表示,江苏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殷殷嘱托,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增强先行先试的担当意识,努力把江苏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省域范例。

  江苏制造业规模多年保持全国前列,如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张爱军介绍,江苏深入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全力做大增量做“加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针对高耗能和污染做“减法”;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主攻方向,强化科技赋能做“乘法”;着力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破除堵点卡点做“除法”,通过以上有效得力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浙江代表团——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黄 超 窦 皓

  “全省人均GDP超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居全国各省份首位。”浙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纲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任务,一年多来,浙江重点围绕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开展创新实践,形成制度政策,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连日来,浙江代表团深入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代表们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介绍,浙江近年来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向纵深。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在数字长三角建设中作出独特贡献。社保卡异地共享、文化旅游等1000多个项目可以通用“一张卡”。另一方面,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优势,牵头成立企业家联盟,携手创新、共拓市场,民营企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安徽代表团——

  深入开展科技协同创新

  本报记者 孙 振 许 晴

  “中国科大联合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成功研制‘祖冲之二号’‘九章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上海交大在淮北落地的陶铝新材料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大飞机、气象卫星等关键部件……”在接受集体采访中回答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问时,安徽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强列举了这些科技合作。

  近年来,安徽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共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面向经济主战场,共同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共克关键核心技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共筑公共安全防线。郭强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安徽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聚集地”的跨越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强化创新协同,深化产业协作,携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郭强说。

  福建代表团——

  持续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

  本报记者 王昊男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福建持续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绿水青山成“无价之宝”。

  福建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在接受集体采访时介绍,作为我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生态文明指数连年位居全国前列。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持,绿色发展动能大幅提升,生态文明试验区39项改革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福建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2%,12条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达97.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张彦介绍,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代表们讨论热烈,大家完全赞成、坚决拥护。代表们一致表示,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福建名片更加闪亮。

  江西代表团——

  老区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本报记者 罗珊珊 朱 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江西,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江西代表团新闻发言人,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庄兆林在接受集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赣鄱大地展现出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十年来,江西全省GDP年均增长8.4%,总量由全国第十九位前移至第十五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305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老区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制定实施《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条例》,红色资源整体保护和利用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江西、富裕江西、美丽江西、幸福江西、和谐江西、勤廉江西,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江西篇章。”庄兆林说。

(责编:邱烨、毛思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