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景区改变一座城的背后
白天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夜晚化身徽州不夜城,坐落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星江河畔的婺女洲度假区,承载着游客对诗意生活的美好向往。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曾经的老船工叶文生重操旧业,自来水质检员朱炜变身舞蹈群演……芸芸众生人生轨迹之变和婺女洲的诞生与发展同频共振。在重塑和改变了众多像叶文生和朱炜的人生轨迹之余,婺女洲也在默默地改变着一座城。
老船工重操旧业
婺女洲船工叶文生正在工作。孔文进摄
今年56岁的叶文生在河边长大,从小就会摇橹。
叶文生的家在婺源县紫阳镇香田村,香田村边上有条河,官名叫乐安河,本地人都称星江河。
星江河是婺源的母亲河,绕婺源县城而过。
叶文生年轻的时候,大家的出行主要靠船。星江河里的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像热闹的大马路。叶文生就在星江河里的渡船上摇橹为生。
20多岁的时候,随着水运的衰落,叶文生洗脚上岸,远赴上海务工。30多年后的今天,落叶归根的叶文生又重操旧业。
30多年的时间,叶文生的人生轨迹画了一个圆圈,从摇橹开始,又回归摇橹。
不同的是,年轻的时候,叶文生摇的是渡船,船里坐的是附近十里八村的乡亲;现在,56岁的叶文生摇的是游船,船里坐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炎炎夏日,在婺源县婺女洲的水上码头,值班等客的叶文生坐在船舱内,眺望平静的水面,脑子里全是年轻时摇橹的画面。
叶文生现在是婺女洲景区的一名船工。说是景区,其实也是叶文生的家。婺女洲的前身是婺源县的老茶校,去年7月份正式营业,就位于香田村的隔壁。这里的一草一物,叶文生再熟悉不过。
景区的河面只有短短1.5公里,摇一趟要20多分钟,旅游旺季的时候,叶文生每天从早摇到晚,辛苦之余,更多的是自豪。
“摇橹是一门技术活,年轻时候练出来的童子功,一辈子忘不了,上手很快。游客在船上总喜欢问这问那,我就跟他们闲聊,介绍自己的家乡,大家能喜欢我的家乡,我很自豪,摇起来更有劲。”叶文生说。
从自来水质检员到舞蹈群演
《遇见·婺源》大型实景演出现场。婺女洲景区供图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外出,漂泊久了总想着回来。
朱炜今年29岁,家住婺源县城,现在是婺女洲景区《遇见·婺源》大型实景演出的兼职群演。
《遇见·婺源》是以婺源本土传说婺女飞天题材为背景而进行创作的,运用写意的戏剧手法,讲述了婺源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故事。
在回老家之前,朱炜是一名国企的水质检测员。2022年,结婚生子的朱炜从外地回到老家,应聘成为《遇见·婺源》兼职群演。
从水质检测员,到面对几百上千观众的兼职舞蹈演员,要克服的不仅仅是羞怯,然而职业的跨度之大并没有让朱炜退却。
“《遇见·婺源》是我们家乡的一个传说,能亲身参与其中,向游客介绍婺源,推广婺源,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是责任也是义务。”朱炜说。
从零开始,朱炜和演出团队一起培训、排练,从头开始,朱炜和景区一起成长。
2022年7月份,婺女洲景区正式开业,《遇见·婺源》也正式和游客见面。
近一个小时的演出,朱炜的戏份有20多分钟。“在戏中,我扮演的是一个村民的角色,需要拿着麦穗,面对着观众跳舞,刚开始真有点放不开,熟悉了之后,反而喜欢上了这个角色。”朱炜说。
一年来,朱炜几乎从不缺席,参与了《遇见·婺源》的绝大部分演出。每天晚上7点左右,朱炜雷打不动准时到达演出现场,结束后再和主演一起谢幕。
如今,演出已经成为朱炜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在近在咫尺的观众面前跳舞,朱炜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人少的时候,有一两百人,多的时候,有两三千人。最喜欢听到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心里不由自主的会涌起一股暖流。我觉得能让大家喜欢婺源,喜欢我的家乡,是我这份工作最大的价值所在。”朱炜说。
一个景区改变一座城
《遇见·婺源》大型实景演出现场。婺女洲景区供图
叶文生和朱炜的人生轨迹的变化,和婺女洲的诞生同频共振。
婺女洲所在地曾经比较荒凉,直到2017年,当地政府引入鑫邦文旅投资25亿元进行旅游开发,经过4年多的精心打造,一座占地1000余亩的徽派小镇在荒地上拔地而起。
去年7月17日开业以来,婺女洲以徽派建筑景观和独特文旅体验吸引大批游客,成功“复活”了这个位于县城里的小村庄、沉睡的乡村闲置资源被“唤醒”。不仅带动了周围的就业,更填补了婺源县城旅游产品的空白。
目前,婺女洲度假区内旅游从业者近千人,其中80%是本地人,除了员工之外,还吸引本地和周边特色商户100余家入驻景区,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乡村居民稳定收入,让村民们在家门口遇见“诗和远方”。
白天青砖黛瓦、小桥流水,夜晚化身徽州不夜城。
在婺女洲,摇橹船夜游、3D投影秀、水幕光影秀等项目,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夜游体验,也填补了婺源县城夜游的空白。
夜空下惊艳亮相的《遇见·婺源》大型实景演艺更是景区的重头戏,以婺女飞天为背景,以光影、人物与山水实景为元素,以写意的戏剧手法为载体,讲述婺源本土文化故事,让人强烈感受到江西文旅新夜态之美。
夜景之外,文旅融合在婺女洲也迸发出巨大能量。
一方面,结合本地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坑头老水酒、歙砚、甲路伞等国家级非遗走进景区;另一方面,婺源皇菊、婺源绿茶等20余款土特产变身“旅游商品”,实现了以企助农,以农促企,景区与当地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让文化赋能夜经济,将夜游从亮化到美化,再到文化,逐步提质升级。在这个旅游复苏的春天,以婺女洲为代表的夜游项目已经成为婺源的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婺源县文广新旅局局长方良福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