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活千年

10月19日,在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举办期间,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隆重揭牌开馆。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2009年开始,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成功复建复烧了景德镇历代十三座典型制瓷窑炉。
如今,景德镇历代十三座典型瓷窑矗立在古窑景区,并实现了常态化的点火烧窑,成为全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杰出典范。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的开馆,成为古窑民俗博览区乃至景德镇市“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集大成者。
据了解,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按照历代瓷窑复建复烧的先后次序,系统生动地展示了古窑景区活态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奋斗历程。
全部展览分为9个部分,分别是:非遗保护强团队、文化弘扬大阵营,清代镇窑活态传承纪实,明代葫芦窑活态传承纪实,元代馒头窑活态传承纪实,宋代龙窑活态传承纪实,清代狮子窑活态传承纪实,明清御窑“六式窑”活态传承纪实,清代明炉、暗炉活态传承纪实,非遗传承结硕果、文旅融合大发展。
自开馆以来,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迎来无数游客,他们看历代瓷窑图文影像,听讲解员实物介绍,于轻松愉悦中得到传统文化滋养。“让非遗更好活起来”在古窑得到生动实践。
古窑景区从2009年开始提出“历代瓷窑炼就千年瓷都,系列复烧彰显中华文明”的响亮口号,开启了对景德镇历代瓷窑的活态传承项目工程建设。为此,古窑还成立了景德镇历代瓷窑复烧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顾问团,专家顾问团有文博专家、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窑工团队,由景德镇市传统瓷窑营造和烧成技艺的各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
历代窑炉的活态传承,都经过考察研讨、瓷窑营造、装坯满窑、点火烧窑、开窑认证等过程,十余年的时间内,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窑六式窑,清代狮子窑,清代明炉、暗炉等十三座历代典型窑炉陆续复活,成为蔚为壮观的文化景观,实现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借用“复活”历代瓷窑,古窑景区还生产了一大批传统经典柴烧瓷器,形成多彩的非遗文化业态,看非遗工坊、观手工制瓷、访历代瓷窑、听奇瓷神韵、祭窑神童宾、赏柴烧瓷器、学陶瓷文化、逛古窑印象、喝古窑咖啡、品“窑窑领鲜”、“乐古窑 爱china”一天打卡文化盛宴等,发展为乐游、乐玩、乐学的多功能旅游胜地。
在活态传承成功实践基础上,为系统展示创造性成功经验与成果,古窑景区开工完成纪实馆施工,打造了浓缩版的历代瓷窑纪实馆,“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应运而生。
“景德镇历代瓷窑活态传承纪实馆”牌匾大字熠熠生辉,它是由故宫博物馆院文博研究馆员、古陶瓷专家耿宝昌题写。
两旁楹联:“历代瓷窑炼就千年瓷都,系列复烧彰显中华文明”,是由景德镇古窑文博专家周荣林于2009年古窑景区制定历代瓷窑复建复烧计划时编撰。
“景德镇古窑景区通过这么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是我们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楷模。这种创新,不仅仅是在窑口的复制上,同时,纪实馆展现的丰富的数据化整理,后人通过图文影像和数据,进一步了解到对祖先技艺如何进行保护和传承的。一个技能发展到一种产业,一个技能哺育了一个文明!这是景德镇陶瓷技艺给世界带来的贡献。古窑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并发扬光大,功不可没!”开馆首日,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传统手工:艺传承与创新”教席首席主持陈平如是说。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首席专家吕成龙说:“纪实馆对新时代进一步弘扬景德镇优秀传统陶瓷文化,意义非凡,要学习陶瓷文化就到古窑来,有实物有图文数据,丰富多彩,是开展陶瓷非遗文化学习的有效场所。”
回望辉煌来时路,砥砺奋进新征程。历代瓷窑的活态传承叫响了全国性的文旅品牌影响力,助力弘扬陶瓷文化以及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景德镇市古窑民俗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武平表示,古窑景区将持续围绕非遗文化保护创新发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推动中华陶瓷文化发展、文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再立新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