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资溪:“竹”梦未来

资溪是江西重点毛竹产区之一,素有首个“中国特色竹乡”之称。近年来,资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积极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55万亩竹林生机盎然,亿株翠竹挺立婆娑……近日,走进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万亩竹海随风荡漾,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近年来,资溪县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因地制宜做大竹规模、做美竹生态、做强竹产业,2022年全县竹产业产值达28亿元。
为了将小竹子做成绿色富民大产业。该县建立了联农带农模式,夯实共同富裕基础,鼓励村集体经济参与毛竹产业发展,构建“村集体经济+农户”、林业企业、家庭林场、专业大户领办或者组建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类型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合作与联合,全县年采伐毛竹由300万株增加到1200万株。
毛竹采伐量增加的同时,不少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选择回乡就业,资溪毛竹价格也由10年前的5元—6元/株提升到当前的15元—20元/株,竹林收益实现翻三番。不仅如此,该县林地流转价格稳步提升,毛竹林由每亩每年12元提高到40元—50元,毛竹产业发展惠及全县近半农村常住人口,林农户年增收1万多元。
以发展竹笋产业为突破口,资溪县全面提升笋竹林(含笋用林、笋竹两用林)经营水平,通过拓展竹林林下空间,利用竹林土地资源探索“竹材+竹笋+林菌”复合经营模式,提升竹林经营综合效益。2023年,该县打造笋竹林综合示范基地1个,高标准笋用林示范基地20个,笋竹两用林建设达到2万亩,培育富硒笋基地1个,打造竹笋加工市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家。
预计到2025年,全县新建高标准笋用林示范基地达到100个以上,新增笋竹两用林1万亩,打造竹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个,笋竹林亩均产冬笋150—200公斤、春笋750—1000公斤以上;笋产值突破1亿元,竹笋加工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竹笋产业已经成为资溪县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
作为“中国特色竹乡”,近年来,资溪县还依托50多万亩毛竹资源优势,按照“工业+旅游”思路,打造了全省首个专业毛竹精深加工全产业链的资溪竹科技产业园,并引进20余家户外板材、竹家居上下游龙头企业入驻,配套建设原竹加工区,初步打造成“1+1+N”的全竹产业体系,构建从毛竹下山到初加工再到精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实现全竹利用,“吃干榨尽”每一根毛竹。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资溪县加快竹科技产业园、竹梦小镇建设,完善以竺尚、未家、竹拓等企业为重点、粗加工园为配套的竹产业链条,发展毛竹企业34家,其中省级竹龙头企业4家;拥有竹产业自主品牌10余项,综合有效利用境内55万亩毛竹、周边区域200万亩毛竹资源,实现竹产业年创产值28亿元。
如今,资溪竹科技产业园形成了从上游竹拉丝至中游竹板、下游竹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利用竹下脚料生产活性炭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吸引了包括江西竺尚竹业在内的10多家毛竹加工企业入园,初步形成集群之势,成为资溪竹产业发展高地。
同时,资溪延伸打造“竹文化”产业链条,让万顷竹海带动旅游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竹林+康养”“竹加工+旅游”“竹文化创意+旅游”等新业态。当地以竹为主元素,规划打造竹科博馆、竹梦小镇,促进园区、镇区、景区“三区”融合、三产融合发展。
眼下,资溪竹产业发展“逐绿”势头向好,“两山”转化通道拓宽,生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竹乡”名片在全国愈加响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