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博士为“荷”成了本地郎

郑兴汶(左)和同事在试验田观察记录白莲开花特性。曾恒贵摄
他有诸多标签,80后、博士、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省“双高”领军人才培育工程人选、科技特派员,如今他又多了一个标签:“创新达人”。他就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郑兴汶。
异乡学子,为荷而来。郑兴汶是福建大田人,即将毕业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导师一起来到广昌县调研,伫立于万亩莲田旁,他突然发现,这些亭亭玉立、不蔓不枝的白莲才是他最钟情的作物。
“当时我决定投身于广昌白莲事业,阻力很大,家人和导师都反对,但是我决心已定,义无反顾。”郑兴汶回忆说。
2011年7月,郑兴汶作为广昌县引进人才,如愿以偿地进入广昌县白莲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对于郑兴汶来说,白莲是一种全新的研究对象,白莲科研是一个零基础的领域,加上工作环境条件不足和仪器设备简陋,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言而喻。
勇往直前,努力学习,虚心请教,开拓创新。十二年时间,郑兴汶由一名门外汉蜕变成了白莲科技研发的行家里手,成为广昌白莲科研的中坚力量。
扎根广昌的同时,郑兴汶收获累累硕果:
他参与选育“太空莲”“京广”等系列子莲新品种,将广昌县白莲单产提高到100公斤/亩左右。
他研发出的莲品种纯度分子快速鉴定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子莲品种纯度鉴定难这一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难题。
他还与同事一道研发出了莲田套种空心菜、泽泻等高效配套栽培等5项技术,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这么多成果,最让我自豪的是,我们培育的太空莲36号已成为全国子莲主产区的当家品种,年栽培面积占全国子莲产区的80%。”郑兴汶说。除了科研成果外,郑兴汶在广昌还遇到了爱情,成为名副其实的广昌女婿。
科技只有被莲农学透掌握才能转化为生产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几年,郑兴汶利用抚州市科技特派员的身份,通过“传、帮、代”的模式,先后发掘白莲土专家、田博士30余名,培育了一批广昌白莲土专家、土博士,为广昌县的乡村振兴储备了一批乡土人才。
11月21日,在江西省科协举行“2023年江西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上,郑兴汶和其他创新代表一起上台领奖。
“这是一种鼓励,是一份鞭策。我将继续前行,为广昌白莲产业发展奉献更多的科技力量,积极争取在县域乡村振兴的战场上再立新功。”获奖后的郑兴汶表示。
2021年以来,江西省科协先后两次开展全省企业“创新达人”宣讲活动,选树和宣传了共200位企业创新一线的先进典型。
“他们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立足岗位实际,创新奉献,取得了突出成绩。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先进事迹,为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树立了良好榜样。”江西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