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市:调研实践出真知 破解难题促发展

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江西省抚州市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决落实各项任务举措,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力促调研实践出真知,破解难题促发展,推动主题教育有力有序开展、走深走实。
求实效,推动主题教育在基层“生根开花”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抚州市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围绕乡镇、街道、市县(区)直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三新”组织等多领域和新就业群体党员、流动党员等领域深入开展调研,制定指导要求,为不同行业、领域、类型党组织及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提供分类指引,扎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为推动重点工作落实,抚州市委主要领导带着问题下沉一线,深入抚州火车站等地调研,开展为民服务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了候车大厅空调改造等过往旅客急难愁盼问题,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市级层面的示范引领下,主题教育在抚州各县区基层也开始“生根开花”。该市临川区确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升级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乡镇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等调研课题,组织党员干部进村(社区)入户,收集并解决问题诉求近千个;南丰县则组织人员深入工业园区、蜜桔精品园、蜜桔交易市场、龟鳖科创园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摸清当前发展现状,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不断增多实际,宜黄县强化政治引领、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分类指导,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共学共建,有机融入城市基层治理,为城市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解难题,以主题教育实效推动抚州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实现整改整治上下联动、一体推进,主题教育中,抚州市立足“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这一定位,确定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建设作为调研课题,系统总结试点工作以来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新探索新成效,深入查摆试点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诸多针对性举措。同时,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出台《抚州市支持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大力实施金融扶企、联盟强企、科技帮企、维权护企、税费惠企、千人联企、人才兴企、关爱暖企等“八大专项行动”,切实将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转化为一场场滋润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及时雨”。
在抚州市东乡区,该区班子成员下沉企业车间和项目一线调研,及时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积极对接各级专家学者,不断提升“工业诊所”服务能力,精准把脉县域工业发展难题,靶向发力助企转型升级,完成企业发展需求100多项,赢得企业主好评。
在该市东临新区,党政班子成员确定“如何提升东临新区村级治理能力”“如何在‘新产业、新城市、新机制、新市民’标准中高质量推进东临新区发展”等调研课题,结合“开门纳谏”活动,深挖问题、深谋对策,推进调查研究落实。
暖民心,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
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抚州市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党组织中开展“三进三问三解”活动,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实在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进农村社区,问民意,解群众之盼。抚州市深化“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机制,推行“四门四访”工作法,推动党员干部开门接访、进门约访、登门走访、上门回访,把信访群众“请上来”,让领导干部“走下去”,有力化解信访积案80余件,抚州民声通道留言回复率和群众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
进企业项目,问需求,解发展之需。抚州市常态化建立政企“茶话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办结企业反馈融资难、用工难、销售难等问题44个。南城县针对企业办理用地规划审批、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审批手续繁杂、等待时间冗长的问题,创新实施“招标即开工”审批制度,推行“容缺+承诺+模拟”超简审批,将各窗口“接力跑”变为“并排跑”,打造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加速度”,助推项目早开工早见效。
进“三新”组织,问困难,解改革之急。抚州市整合街道、社区、城管等部门资源,打造“九员驿站”“红旗驿站”“司机之家”“快递之家”等各类暖心场所300余个,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群体解决吃饭难、喝水难、如厕难、充电难等实际需要。“九员驿站”被评为“全国最美户外劳动者驿站”。在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温情感召下,全市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热情高涨,400余名网约配送骑手、快递小哥主动报名担任兼职志愿者,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成为基层治理的“流动力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