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探访赣鄱非遗:巧手雕琢 让老树根“活”起来

2024年05月15日13:55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江西省级非遗项目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刘四喜在创作根雕作品。人民网 孔文进摄
江西省级非遗项目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刘四喜在创作根雕作品。人民网 孔文进摄

选材、构思、造型、加工、打磨、抛光……经过一段时间的“捣鼓”,一个个树根疙瘩被赋予新生命,成为了艺术品。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桥西乡的工作室,省级非遗项目根雕代表性传承人刘四喜正在从事根雕创作。

从小学国画,读初中时接触根雕,慢慢转为“营生”,刘四喜吃起了“根雕饭”,作品受到游客青睐,并在参展中屡获大奖。

“各种树根、藤根,甚至畸形的枝、杈,只要质地坚硬且有一定的造型,都可以是根雕的原材料。”刘四喜每次物色到心怡的树根都如获至宝。宜丰县竹资源丰富,近些年,刘四喜的创作方向主要是竹根雕。

刘四喜的作品题材涵盖了古今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尤其在进行人物创作时,要充分挖掘人物的形象特征。”为此,他在创作时特别注重对人物肢体和神态的塑造,“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你看这个作品,我给它取名《百年好合》,老奶奶的手怎么放,我想了很久,最后是让她拿着茶杯坐在藤椅上跟老爷爷聊聊天,老爷爷拿着烟袋面露笑容,这些细节就像影视剧里的‘道具’,很重要。”刘四喜介绍道。

“根雕创作耗时长、要求高,要耐得住寂寞,这也是根雕技艺传承难度较大的原因。”刘四喜说,自己带了40多年徒弟,很多成了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师傅,逐渐接过了他的衣钵。眼下,已“退居二线”的刘四喜除了继续他的民俗创作外,还经常活跃在学校、社区等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他认识根雕、爱上根雕。(孔文进)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