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行进中国”调研行

活力江西丨篁岭古村:乡愁厚土里“长”出新活力

人民网“行进中国”江西调研采访团
2024年05月31日09:12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翠竹轻摇古村道,斑斓世界画中行。篁岭古村的故事要从油纸伞和晒秋说起。

行走在江西上饶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白墙黛瓦徽式民居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向前,天南海北的游客举起手机记录着古村落的美景。近年来,篁岭村不断挖掘乡俗、乡景、乡味、乡宿内涵,游客体验着撑起油纸伞欣赏晒秋美景的那一抹乡愁,引爆了新一轮旅游热,乡愁厚土里“长”出的活力滋养着每个人。

篁岭古村的活力是“撑”出来的。“锯竹、装柄、裱伞、绘画、刷桐油……每一把油纸伞的诞生都要经历至少76道纯手工制作工序,也承载着篁岭的传统文化。”篁岭古街上,曹文娟经营的油纸伞店里,顾客络绎不绝。“每逢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能卖100多把油纸伞。”

油纸伞,诞生于婺源县甲路村,现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江南地区远近闻名,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外出务工20年的曹文娟回到家乡,开启了制售非遗产品的职业新生涯,与众多乡亲吃上了“旅游饭”。

“把婺源油菜花美景画在扇面上,成了游客的伴手‘潮玩’。”曹文娟深知,非遗文化厚土里“长”出来的技艺,才能经久不衰,传承长远。

油纸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婺源县有关领导表示,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婺源文化遗产保护,积极推动当地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工作,并为当地非遗发展搭建平台,以提升它们的影响力和市场认可度。

篁岭古村的活力也是“晒”出来的。每年瓜果蔬菜的收获季节,徽派民居的木架上摆满红辣椒、玉米、南瓜、豆角等农作物,在“地无三尺平”的奇特地形地貌上,无意间造就了一处中国特有的“晒秋人家”风情画。如今一张“晒秋”的文化“邀请函”,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晒秋’是我们篁岭人的传统,现在它已经不再是秋天的专属了。”清晨时分,晒秋大妈吴仙凤就已忙碌起来,“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希望通过‘晒秋’,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四季变换的美丽。”

“‘晒秋’源于篁岭村民生活所需,是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环。”篁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阳对文旅融合发展信心满满,“将‘晒秋’作为黄金卖点不断放大,打造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晒秋’景观,并将其塑造成篁岭的超级IP。”

“篁岭不仅仅是一个休闲目的地,它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在吴向阳看来,篁岭作为文化与旅游结合之道的先行者,只有挖掘和传承本地的文化,才能真正让活力迸发出来。“希望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篁岭深厚的文化底蕴。”

农文旅融合,根基在农,源泉在文,活路在旅。“文旅产业是婺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婺源县委书记徐树斌说。活力涌现的背后,是由这些平凡而又不平庸的人物共同书写,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为篁岭注入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夕阳西下,曹文娟盘点着一天的收入;吴仙凤收拾好晒秋笸箩,期待明天继续讲述古村落的“活力故事”。(周贺、吴跃军、田兴春、王子涵、邱烨、时雨、罗娜、孔文进)

(责编:罗娜、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