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键变量”催生发展“最大增量”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项科技成果获江西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2个项目获批江西省“揭榜挂帅”科技重大项目,认定“瞪羚”企业1家、潜在“瞪羚”企业2家,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试点验收……这是2023年上高县科技创新取得的靓丽成绩。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催生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不断谱写向“新”而行的科技创新故事。
几条自动化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着,从复合稳定剂原料投放到产品产出的过程几乎无需人工干预……近日,走进江西宏远化工生产车间,一幅全智能化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江西宏远化工是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拥有5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去年,该公司的“新型光催化氧化杀菌建材添加剂”项目被评为宜春市“揭榜挂帅”科技重大项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江西正盈食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健康谷物食品原料供应商。该公司在广州科学城建立研发中心,配备超微粉碎、微波干燥、喷雾干燥、膨化实验机组等一系列实验设备,并拥有一批专业化的研发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开发和设计。2017年,该公司主营产品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打开了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去年,该公司参与完成的“早籼稻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创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破解了早籼稻加工关键技术难题,为大米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我们会定期组织精干力量包联全县各科技型企业,制作‘科技服务联系卡’,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有效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上高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实是关键。为进一步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上高县编发《科技政策汇编》,组建科技服务小分队,定期到企业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科技政策宣讲和指导,帮助企业和科技工作者熟悉政策内容、掌握政策要点、用好政策红利,构建和谐的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环境。同时,积极推行“企业命题、揭榜攻关”的科技创新培育模式,引导企业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去年,为企业争取上级科技项目资金580余万元。
科技要创新,金融“活水”是有力保障。上高县充分发挥“科贷通”融资平台作用,建立科技企业“白名单”,着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去年,向25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科贷通”贷款7520万元,企业累计享受研发经费税前加计扣除金额达3亿元以上。
在该县的大力推动下,当地科技型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
为加快引进省内外成果、项目、人才等创新资源,该县积极引导企业与中南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形成创新发展的“协同效应”,着力让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以前,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苷V的技术在国内市场基本处于空白。江西海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紧抓这一市场机遇,与湖南中医药大学进行合作研发,虽然生产出的第一批罗汉果提取物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口感和风味都“不尽如人意”,但经过科研团队孜孜不倦地努力,不断调整生产的参数和工艺细节,最终使产品的各项指标取得了突破。
“近几年,我们每年都投入销售收入的4%左右用于产品研发。目前,公司生产的罗汉果提取物、罗汉果浓缩汁及罗汉果糖占罗汉果相关产品18%的市场份额,罗汉果浓缩汁更是稳居省内第一。”海富生物相关负责人江小龙说。
随着一项项新技术逐步转化为经济效益,企业的发展壮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江西长汇食品有限公司与南昌大学合作完成的“中短链脂肪酸结构脂合成工艺及其微胶囊化研究”技术在本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年产10000吨MCT、MSCT结构脂脂肪粉产品生产线;金农米业研发的大米蛋白粉、大米淀粉、大米蛋白肽等产品远销海外30多个国家,大米蛋白粉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28%、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8%……
市场份额背后是科研成果的“华丽蜕变”。2023年,上高县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94亿元,通过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专家验收16项,被评为省级科技成果项目8项。(晏芒元、陈 斌、周元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