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犹:探索“文明实践+农文旅” 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欢迎大家来到大美双溪,和我们一道参观‘红色、古色、绿色’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双溪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员吴长英热情地为前来大石门村开展红色体验教学的游客讲解。据了解,江西省上犹县双溪乡在全力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同时,着力做好结合文章,充分发挥“文明实践+”作用,赋能乡村振兴大石门村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全域振兴、全面振兴。
“文明实践+农业产业”,筑牢乡村振兴基础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在双溪乡大石门村的脐橙采摘基地、富硒大米生产基地、六安瓜片茶叶基地……到处都有文明实践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带领着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农业生产。
为让村庄发展“富起来”,村民口袋“鼓起来”,大石门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稳步实施了系列产业发展举措。大石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组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能,积极发动党员致富能人带头发展农业产业、动员乡贤返乡创办农业企业、招大引强,目前已发展富硒大米产业260亩,实现了大米价格从原来的每斤2元多提升到现在的每斤5-6元,生产产值和产品附加值得到大幅提升。新建茶叶基地300亩,引进客商投资种植“六安瓜片”茶叶,每年可为村里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助力村集体年均增收3万余元。发展脐橙种植200亩、鹰嘴桃采摘园30亩,有效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极大增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自身“造血”功能,切实筑牢了乡村振兴基础。
“文明实践+红色文化”,赓续古村红色血脉
“感恩是立家之本……”阵阵诵读声在大石门家风家训馆上空回荡,大石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员正组织村内学生诵读100条家风家训,传达着对家风家训的理解和感悟。
近年来,双溪乡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活动有机结合,挖掘千人红军大会旧址、红军小道、红军桥、栓马石等背后故事,邀请老党员当好古村讲解员,常态化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守住乡村文化传统和传承红色基因。将古色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挖掘西晋摩崖石刻、“正卿第”及古街、古巷、古驿道、古樟树等背后故事,利用家风家训馆、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等广泛宣传和弘扬大石门村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奋发进取的良好村风民风。该乡主动对接,与上犹县11所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红培(研学)协议,吸引了县内外单位、企业、学校等200多批次、6万余人开展红培(研学)活动,让古村落云集人气,充满生气。
“文明实践+乡村旅游”,焕发乡村美丽生机
走进大石门村,村内古木参天、青砖翘瓦,有距今1700余年的省级文物西晋摩崖石刻,有树龄500余年的古银杏树,还有古建筑、古街、古巷等。该乡坚持文旅融合发展,将大石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列入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并积极围绕“红色+古色+绿色”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将古村落与傍山部落·古朴风景寨、千年古村·卢王故里等乡村旅游点相串联。据了解,2023年以来,吸引9万余人次到大石门古村落游玩。(蒙象飞、何水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