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长征路上学党史|“老表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2024年07月18日09:11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赣州7月16日电(记者秦海峰、实习生杨凡)7月15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江西采访调研团走进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

“村民吃上‘旅游饭’,老表高兴,我也高兴!”看到远道而来的游客,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心里乐开了花。

仲夏时节,步入潭头村,一幅生机盎然江南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白墙衬黛瓦,水榭傍绿树,空气中弥漫着鸟鸣与花香的和谐乐章。古老樟树荫庇之下,民宅墙体上色彩斑斓的农民画,洋溢着浓郁的乡土热情与勃勃生机。

作为老区的一个小山村,潭头村是整洁、美丽、充满活力的。可在之前,潭头村可不是这样。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烂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回忆以前的生活,家住潭头村村头的孙观发流利地念出了这段赣南老区顺口溜。

潭头村位于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是一个有着丰富红色资源以及700多年历史的赣南小村落。由于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困难,潭头村曾长期属于贫困状态。

2012年,在政策活水的浇灌下,潭头村接连完成了危房整修、道路修缮、电力改造、水渠修建等基础设施完善工作。

房子建好了,路也修通了,家家户户都通水通电了,但村里没活干,年轻人还得出去打工挣钱。

“要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还是得发展产业!”刘连云说。潭头村开了几次“屋场会”开始研究新路子,发展新产业。

“我们养过鱼、养过鸡、种过草莓,都没赚到钱。”接二连三的失败,村里老表们的议论多起来了,刘连云也担忧起来。

2015年,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到潭头村开展地质调查,老表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红土地还孕育着新“硒”望——硒元素土壤。

潭头村顿时有了干劲。两年后,潭头村连同周边几个村建成了一个3000亩的富硒蔬菜基地,请专家、搭大棚、找企业、寻销路,种起了富硒蔬菜。

借助“富硒”的名片,潭头村引进了深圳菜篮子企业,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党支部+农户”的模式进行合作,如今,潭头村的富硒蔬菜已经“打响了名牌。

富硒蔬菜采摘的时节,各地的货车都挤到潭头来抢着装货,富硒蔬菜还坐上了火车,搭乘中欧班列销往国外,走向国际市场。不仅有富硒蔬菜,潭头的富硒大米、富硒脐橙、富硒大豆等农特产品也销往长三角等一线城市,还端上了粤港澳大湾区的餐桌。

打通产业链,打造富硒牌,随着一产二产的快速发展,慕名到潭头村村研学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潭头村乘势而为,发展了第三产业。

“村里以村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旅游公司,每户出股金2000元,世代耕种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村里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多万元。”刘连云满脸自豪地介绍。

2017年,孙观发与村里94户贫困户一起实现脱贫,种蔬菜、搞民宿、办餐馆,入股村里的旅游公司,越干越有劲,用孙观发的话说,“家里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潭头村附近的段屋乡寒信村,也一度面临一样的困境。依托古村非遗传承、自然风光等资源,寒信古村也发展成为拍摄基地,20多部红色题材院线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在此取景拍摄,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老表觉得好了,才是真的好。”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刘连云高兴地说。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