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引回来 留得住 干得好

——会昌县高排乡引能人返乡强村富民

2025年02月13日08:35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曾乐乐在创办的养鸡场察看肉鸡长势。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摄

  高排乡位于会昌县西南部,这里四面环山,丘陵起伏,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面对产业项目少、乡村振兴人才匮乏、启动资金不足等问题,高排乡近年来实施能人返乡行动,鼓励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等各类能人返乡投资兴业,实现创业回乡、资金回流,助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引能人返乡 兴产业促就业

  2月8日,室外寒气袭人,但在高排乡山口村的江西康源塑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

  村民余彩娣和同事正在生产线上忙碌,她将一个个刚从机器上生产出来的塑料杯进行整理打包。

  “我在这里上班,每月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工资。”余彩娣告诉记者,得益于村里的能人返乡办厂,她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余彩娣口中的能人,是从广东返乡创业的钟伟财。“去年2月,我回乡探亲,高排乡党委政府热情邀请我返乡创业,我也早有此意。”钟伟财告诉记者,令他感到暖心的是,当地政府的服务很周到,从厂房用地,到企业生产用水用电等,都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到位,当年2月在村里建厂,6月就投产了,而且当地政府还帮着招工。

  钟伟财算了一笔账,仅厂房租金一项,与广东相比,每年可省下40万元以上。今年春节期间,钟伟财决定新增两条生产线,可以吸纳60余名村民就业。

  曾在外发展的曾乐乐,是高排乡云雷村人,看到当地政府发布的农业种养招商信息后,抱着问一问的想法进行了电话咨询。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接到电话后,高排乡政府第一时间给他安排“一对一”服务,不仅有工作人员讲解养殖政策,还实地陪同他选址、测绘,开展联审联批,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办厂手续。

  “我办的养鸡场,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形式,现在每年出栏9万羽肉鸡。”曾乐乐告诉记者,老家的营商环境不比外面差,还有政府大力支持,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在高排乡,像钟伟财、曾乐乐一样的能人不在少数。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服务保障等举措,出台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等一系列政策,引导能人返乡兴产业促就业。截至目前,高排乡已引回能人52人,带来30亿元资金,其中有省“专精特新”企业2个。

  用发展红利 厚“家底”惠民生

  随着能人返乡,带来一个个产业项目,高排乡的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攀升,目前全乡7个村的经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

  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改变了村集体“有心干事、没钱办事”的局面。“村里安装了路灯,晚上不用摸黑走路;出门就是水泥路,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谈及村里的变化,高排村的钟大爷脸上难掩喜悦。

  村民的幸福账单越来越厚,是高排乡激活能人资源强村富民,让群众日子越来越甜的一个缩影。

  高排乡党委书记刘震阳介绍,高排乡不沿边、不靠海,人才、资金、交通等均没有优势,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不仅缺人才,还缺资金。通过引能人返乡,发挥能人群体实力强、门路广、有情怀等优势,实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办成了一件件民生实事。例如,在能人的大力支持下,高排乡有了教育基金会,共筹集善款350万余元;整合返乡能人募集资金130余万元,建成了高排书香馆;成立了高排乡商会,吸纳高排籍本地或在外企业50余家,打造了携手创业、合作共赢的平台;在高排乡商会的带动下,能人们捐资10万余元,购置路灯70余盏,护航高排乡主干道沿线500余户村民和1800余名学生安全出行。

  此外,返乡能人还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例如,利用在村里的威望,化解村民矛盾纠纷;面对陈规陋习,他们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在孝老敬亲方面,不仅关心村里老人的生活起居,为他们排忧解难,还组织各类慰问活动,给老人送温暖。

  刘震阳表示,高排乡将进一步优化能人返乡投资兴业环境,让更多在外能人想回来、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同时做大做强肉牛、脐橙、烟叶、蔬菜、白金柚等产业,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群众。(全媒体记者 洪怀峰)

(责编:邱烨、毛思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