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江西靖安:从“机器换人“到“数据换脑“的“智变“之路

2025年04月16日17:02 | 来源:人民网-江西频道
小字号

近日,走进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合力照明公司的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灵活地组装着灯具,5G连接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数据。厂长李平指着大屏幕上的数字看板说:“以前靠老师傅的经验把关,现在靠数据说话,次品率从3%降到了0.5%,订单交付周期缩短了40%。”这样的场景,正是靖安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政策“点火”:80家企业集体“上云”

2024年底,靖安县积极利用省、市级促进工业发展政策,为企业争得1000万元专项资金,企业数字化改造最高可获50%补贴。政策一出,立即点燃企业热情。“我们算过账,政府补贴后,引进的智能检测系统18个月就能回本。”杰浩工具财务总监邹海燕说。

县里还组建了“数字特派员”队伍,16名干部和三大运营商专家,跑遍了全县80家规上企业。在雨田园艺,特派员发现其仓库管理混乱,立即对接服务商开发了WMS系统,库存周转率提升了65%。截至今年4月,全县规上企业诊断覆盖率100%,23家企业启动改造,数量是去年同期的3倍。

标杆“领跑”:从“机器轰鸣”到“数据流淌”

在江西东南交联电力电缆的智能化生产车间,5G+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高效运转:每批次电缆产品经过检测工位时,高精度传感器配合MES系统,能在30秒内完成导体直径、绝缘厚度、外径偏差等28项关键参数的自动采集与分析。“这相当于为每米电缆都装上了'数字质检官'。”公司副总柳红颖介绍,通过SCADA系统与PLC的深度集成,实现了生产工艺数据自动采集率达到96%,关键工序良品率提升至99.3%。

这样的标杆案例正在形成“雁阵效应”。今年县里组织6场“数字游学”,带中小企业主实地观摩。友和食品老板杨清远参观后,立即引进了ERP系统:“看到同行用手机就能监控全国库存,我再不转型就要掉队了。”目前,全县已申报3家省级“小灯塔”企业,带动17家配套企业跟进改造。

诊所“把脉”:开出数字化“中药方“

“您的生产线就像气血不畅,得先打通'数据经脉'。”在靖安工业园区“数字诊所”里,电信专家张工正在为天工电磁线“问诊”。这种“中医式”服务很受中小企业欢迎:先做“体检”——免费诊断,再开“药方”——定制方案,最后“调理”——分步改造。

针对资金紧张的企业,诊所还创新“先用后付”模式。盛亿包装尝试了这种模式,首期仅支付10万元就上了MES系统,按生产效率提升比例分期付款。老板盛孔建算了一笔账:“改造后能耗下降12%,相当于每月白赚2万电费。”

人才“破冰”:小县里长出“数字新农人”

转型最大的拦路虎是人才缺口。至远科技是靖安县本地培育的新兴信息技术公司,创始人张振南带着20人团队专门开发“土味数字化”方案。“我们给本地企业做改造,就像老裁缝改衣服——哪儿该收哪儿该放,门儿清。”他带着团队研发的“数据采集器”,智能化分析预测设备故障,帮5家企业减少停机损失超百万元。

未来已来,数字沃土孕育新质生产力,靖安的数字化转型已初见成效:工业云平台接入企业突破60家,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5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县工信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熊琴琴清醒认识到:“这就像登山,越往上越难。下一步靖安县工信部门将重点攻克数据孤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互通。”这场静悄悄的“数字革命”,正在重塑靖安制造的基因。从车间的传感器到云端的工业大脑,从老师傅的榔头到年轻人的算法,传统制造业在这片土地上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舒博艺)

(责编:邱烨、帅筠)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