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走向“满园皆春”
——南昌县创新机制破解基层医疗人才困局

清晨,南昌县蒋巷镇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已是一片忙碌。术后恢复良好的万根德老人指着墙上的专家公示栏说:“现在乡镇医院也有县里的专家坐诊,做手术心里踏实多了。”这一幕,正是南昌县医疗健康集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南昌县创新“上挂下派+横向交流”人才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从县级医院“一枝独秀”走向县域“满园春”。
基层医疗“人才荒”一直是制约县域医疗发展的难题,南昌县为此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组合拳”,打通人才流动“任督二脉”。
第一招,“上挂”充电,精准提升能力。基层医护人员到县级医院进行“点单式”进修,针对技术短板开展专项学习。南昌县三江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小彭,前往县级医院学习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后,回到工作岗位便积极开展该项技术操作,扭转了镇中心卫生院留不住儿科患者的局面,带动该院儿科就诊量增长了30%。
第二招,“下派”造血,激发基层活力。县级医院选派管理骨干下沉到基层卫生院担任执行院长,深度参与基层卫生院管理;技术骨干团队倾囊相授,帮助基层卫生院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造血”的转变。南昌县蒋巷镇中心卫生院在南昌县人民医院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帮扶下,成功开设了胃肠镜室。自2024年4月运营以来,卫生院独立完成各项检查操作1500余例,还筛查出早期胃癌病例5例、肠癌7例,实现了辖区胃肠镜检查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
第三招,“横向”协同,整合人才资源。南昌县通过对全县技术人才全面摸底,创新建立“县域医疗人才池”。南昌县医疗健康集团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人才的技术特点,开展短期人才横向交流。在南昌县妇幼保健院的妇女“两癌”筛查、南昌县人民医院的公职人员体检,以及人口基数较大的乡镇公卫体检等工作中,南昌县医疗健康集团从“人才池”中合理选派人员,进行统筹调配,不仅高效完成了各项工作,还强化了县乡之间人才的技术学习与经验交流。南昌县医疗健康集团专职副院长胡萍说:“这就相当于为集团各个成员单位装上了‘旋转门’,人才能够自由进出、充分流动。”
一组组数据,直观地展现了南昌县医疗改革所取得的成效:2024年,基层诊疗人次增长7.69%,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上升25.95%;住院均次费用、药占比、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下降32.82%、21.83%、3.46%;乡镇医院患者满意度达97.2%,较上一年提升3.1个百分点。
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群众用实际行动投出的信任票。近日,在向塘镇中心卫生院的慢病一体化门诊,患糖尿病的刘建国深有感触:“前两年我都是去县里看病,现在镇上的医院技术力量增强了,我看病方便多了,走路10分钟就到,医保报销还更多。”
今年,南昌县继续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计划年内实现远程诊疗村级全覆盖。“下一步,南昌县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留下来’。”县卫生健康委主任黄明表示。(熊光光 记者 吴志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