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投梨东改扩建项目:创新“微创术”破解老路裂缝难题

沪昆高速梨东改扩建项目是江西省重点工程,因通车年限长、重载交通量大,老路基层及路面裂缝病害日益凸显。为攻克传统“开膛破肚”式挖补工艺对交通干扰大、成本高、工期长的难题,项目办联合技术团队,创新研发引入非开挖注浆工艺,通过“试验段实施→效果验证→工艺优化”三步走策略,成功将这一“微创”技术应用于老路裂缝处治。
该技术以“精准、高效、绿色”为核心,采用耐水型高聚物注浆材料与自动化设备,无需大面积开挖路面,仅需在裂缝周围钻孔注浆,即可实现深层次修复。项目办负责人表示:“传统工艺单条裂缝处理需3-5天,而新工艺仅需2小时,且成本降低80%以上,为改扩建工程‘保畅通、提品质’提供了新路径。”
AI精准布阵+自动化注浆”
科技“双引擎”跑出质量加速度
此项技术采用自动化注浆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打孔、注浆全流程自动化,单日可处理裂缝超500米,效率提升3倍;利用三维探地雷达检测技术,精准定位裂缝深度与走向,量身定制“一字型布孔”方案,孔间距精确至35±5cm;耐水型高聚物材料渗透性强,5分钟内快速固化,与基层粘结强度达6.5MPa以上,有效填充裂缝并提升结构板体性。
项目办构建“两关一检”全流程质控体系,严守技术关,施工前全员培训,动态调整注浆压力(0.3-0.5MPa),确保浆液充盈无外溢;严控质量关:实时监控注浆压力、终止条件等参数,建立“一缝一档”数据档案;做好复测验证,完工后立即开展3D雷达复测与钻芯取样,芯样填充饱满度超95%,层间粘结无空鼓。
从“开膛破肚”到“微创修复”
一场高速公路病害处治的效能革命
施工周期大幅压缩,以试验段为例,1200米裂缝修复仅用1天完成,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70%,实现“当日施工、当日开放交通”,且无需养生。同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综合成本降低80%,每公里减少铣刨废料约1200吨,碳排放减少30%;品质与环保并重。注浆材料无毒无害,施工无扬尘、低噪音,契合“美绿高速”理念。经检测,修复后路面平整度偏差≤2mm,渗水系数合格率100%,耐久性提升50%以上。
当前,梨东改扩建项目办已出台《改扩建工程裂缝处治技术指南》,并将全面应用于全线老路裂缝处治,推动改扩建施工及养护行业向“精准化、低碳化”转型升级。(邓万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