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阔的天地向上生长
——南昌市民营企业一线见闻

权威数据:一季度,江西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4.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1.2%,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我省民营经济活力满、后劲足,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提升。南昌,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首季有着怎样的新气象,在高质量发展上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启示?日前,记者走进南昌部分民营企业,倾听他们的心声、触摸他们的脉动,探寻他们的治企之道。
科技赋能之路越走越宽、产业新赛道加速培育、海外市场加速布局……这个春天,行走在赣鄱大地,总会被一种奋发向上的韧性和生机触动。尽管面对多重挑战,南昌的民营企业始终以强大的韧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唯有创新,才能抓住发展主动权”
从春晚扭秧歌到化身“功夫小子”轻松拿捏梅花桩,今年年初,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科创企业,折射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蓬勃活力。惊艳世界的“六小龙”,给南昌的民营企业带来什么启示?
“杭州‘六小龙’火了,更加印证了企业要积极布局拓展产业新赛道。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唯有创新,才能抓住发展主动权。”江西联创宏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万磊明掷地有声。
联创宏声于2020年落户南昌高新区,从事微型电声器件、智能耳机等声学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企业年营收最高超20亿元,后因市场因素影响最低下滑至5亿元,近几年年营收逐步回升至10亿元以上。
从营收的波动来看,联创宏声有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原来,我们和国内一家头部企业合作紧密,光一年的订单就超10亿元。但后来这家公司因各种原因一度陷入低谷,我们的订单也断崖式下跌。”万磊明回忆说,市场、产品单一成了当时要破解的难题,处于低谷期的联创宏声痛定思痛,毅然决定将年营收的10%以上投入研发。这步棋,成为公司走出低谷的关键一招。
在展厅里,通过骨骼和听觉中枢等传递声波的骨传导耳机、可收纳进智能手表里的微型耳机,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些是我们瞄准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都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在万磊明看来,电声器件就是各类电子产品的器官,只要不断研发创新,就会有无数种产品形态,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
眼下,联创宏声正在研发一款能够提供同声传译服务的耳机。公司技术团队建立了专门的云端数据库,同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让耳机能够智能识别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对话,以满足各类翻译需求。“这款耳机产品预计在今年5月开始批量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过硬的产品,也就难以获得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只有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生产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才有持续壮大的生命力。
依靠创新谋发展的案例,在南昌不胜枚举。仅联创宏声所在的南昌高新区,90%的研发机构设于企业、90%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科研人员聚于企业、90%的科技项目源于企业。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助推南昌高新区形成航空制造、医药健康两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了约3.7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
“练好内功,风浪再大我们也不怕”
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特别是当前外贸受到的不利影响,让外贸企业面临着巨大压力与挑战。
面对诸多不确定性,该怎么办?南昌一家老牌针纺外贸企业——坐落在青山湖区的南昌华兴针织实业有限公司给出了极具魄力的回应:“练好内功,风浪再大我们也不怕!”
4月16日下午,记者来华兴针织时,公司董事长王春华正召集公司管理层,针对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商议对策。
“因关税影响未能交付的订单,我们要和客户做好沟通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
“还有一批订单客户要得急,我们要保障正常交付。”
“国内市场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和意向客户要积极对接,争取达成合作。”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
平静的水面培养不出优秀的水手。“可以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应对各种不利影响,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华兴针织相关负责人熊恒介绍,“去年,我们根据国际形势预判,加大了开拓市场的力度,仅在英国就谈下了一笔1.6亿元的订单。今年一季度的生产情况比较顺利,完成了预期目标。”
曾经,美国是华兴针织主要的出口对象,但贸易摩擦让华兴针织遭受了意外的损失。随着中国的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华兴针织和不少民营企业一样,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多元化全球市场策略应对风险。目前,华兴针织最大的出口国是新西兰,其次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能让华兴针织在危机前泰然处之的,除了增强市场前瞻性敏感性、及时研判国际局势、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外,更根本的是苦练内功。
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多年前,华兴针织只有40多条传统产线,针织服装日产能仅5万件,甚至接到了大订单还担心产能无法保障。王春华深知,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此,华兴针织下大决心、下大投入进行数字化改造,将5G技术与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企业管理相融合,提高车间物料装运效率,优化各生产车间的工序衔接,生产效率由此提升约35%。
通过“智改数转”,华兴针织产线扩大至70余条,且产品品类丰富,实现了1分钟内制成一件成衣,日产能达12万件,去年营收超8亿元。
煌上煌等26个“5G+智慧工厂”项目全部建成;南昌矿机等11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双胞胎等3家企业获评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在数字化改造的推动下,南昌的民营企业引进智能装备和数字化技术,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加速实现降本、提质、节能、增效,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难办的事都办好了,我们就更有信心和底气”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民营企业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采访中,让记者深有感触的是,当企业碰到难过的坎时,当地政府拉一把、推一把,帮其渡过难关,在关键时建立的政企信任,能让民营企业更加愿意扎根发展、做大做强。
“难办的事都办好了,我们就更有信心和底气。”4月17日,南昌市微轲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才经营服务部经理李文琦欣喜地告诉记者,一件困扰企业近两年的难事,前不久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得到解决。
微轲联落户红谷滩区已近10年,其自主研发的机动车检测系统及设备占据全省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前几年,微轲联因需要扩大研发中心工作空间,在南昌购买了一座商用大楼,但后期因开发商资金链出现问题,盖好的大楼无法正常交付,这一拖就是近两年。
今年,事情迎来转机。3月26日,微轲联总经理刘耀祖参加南昌市举办的“洪城夜话”座谈会,提出了大楼延期交付影响企业发展等问题,在场相关职能部门当即予以领办。两周后,刘耀祖就收到了一张由相关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合格意见单”,扫清了大楼交付的阻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值得一提的是,因多年在行业内形成的良好口碑和技术优势,微轲联于去年获得广东佛山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这笔资金将被持续投入产品研发中。“在南昌,政企互动频繁、沟通顺畅,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南昌投资兴业的信心!”刘耀祖坦言。
南昌市工商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昌多地创新服务形式,通过“洪城夜话”、政企恳谈会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难。同时,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进企业、入车间,推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更优环境、注入更强动力。(记者 黎 军 董文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