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江西

萍乡市湘东区探索慢病医防融合新路径——

守护群众健康

2025年04月22日08:38 | 来源:江西日报
小字号

  健康管理员上门为慢性病患者量血压。  全媒体记者 付 强摄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意识淡薄、医疗资源薄弱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何促进慢病医防融合,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成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2023年4月以来,萍乡市湘东区创新开展慢性病防治网格建设,构建起“区-乡镇-村组”三级联动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经过两年实践,该区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交出了一份“健康答卷”。

  关口前移,织密筛查网络

  “要不是丁中旭给我测血压,我现在可能就瘫在床上了。”4月16日,东桥镇厚田村72岁的贺宗新老人感慨。他口中的丁中旭,既是村里农资店的老板,也是经过培训的健康管理员。

  一年前,贺宗新因为头晕,找到丁中旭测血压,收缩压高达200mmHg(毫米汞柱)。不出数秒,异常数据通过丁中旭的血压计手机蓝牙功能,上传到湘东区慢病管理中心系统。经检查,贺宗新被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随即住院。“幸好发现早,没耽误治疗,现在身体恢复了。”贺宗新说。

  丁中旭的身份转换,折射出湘东区慢病防控的创新思路。湘东区有30余万人口,80%分散居住在山村。面对群众慢病预防意识薄弱、基层医疗力量不足的困境,在一次全区慢病调查座谈会上,下埠镇卫生院医师雍洪波提议:能不能在村组设“血压管理小组”?

  雍洪波的提议迅速得到回应。2023年4月,湘东区总医院慢病医防融合中心成立,同时组建慢病管理专家组,联合乡镇卫生机构慢病门诊医生、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累计132人组成家庭医生服务队,与从村民中选出来的200多名健康管理员一起,构建“区-乡镇-村组”的慢病管理网格。

  很快,以高血压、糖尿病为突破口,一场以村组为单元的健康大体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重点对有慢病家族史、肥胖症、老龄等重点人群进行慢病筛查,将筛查出来的异常数据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档,对患者实行危险分层和制订诊疗方案、随访计划。

  “多数慢病发现及时的话,都是可控的。”湘东区慢病管理专家邹扬丹说,慢病管理网格化建设以来,筛查出新增慢病患者3万余名。

  精细管理,构建闭环体系

  85岁的周水英老人患有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独居在东桥镇厚田村。健康管理员张方全每周两次上门,像亲人般照料着她。近日,张方全发现老人血压异常,立即通过信息化平台上报,家庭医生团队迅速响应,及时化解了她二次中风的风险。

  据了解,为及时发现慢病患者异常情况,湘东区加强对他们的常态化监管,家庭医生服务队中,区、乡两级成员每周至少三次查看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患者异常情况,督促指导村医或健康管理员对患者随访。村医需要每天查看,将健康管理员每次随访采集的数据表格化,分析高低变化原因,为患者用药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健康管理员依据情况,监测血压指标和危险因素。

  该区还建立“三色”分级管理制度:红色代表高危患者,需每周随访;黄色表示中危,半月随访;绿色为低危,月度随访。每个季度,专家组还会下村开展“三减三健”健康讲堂,用当地方言讲解减盐、减油、减糖等知识。

  “湘东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从原来的不足40%提升至70%、65%。”湘东区卫生健康委主任周常清说,这一变化得益于“三个一”工程:为每个村配备一个健康管理站、一套智能监测设备、一名专职管理员。在下埠镇,卫生院还创新推出“健康存折”,村民参加健康活动可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长效机制,坚持以“防”为主

  今年1月16日,村民郭福祥突发胸痛,乡镇卫生院通过“心电一张网”系统,30分钟内完成远程会诊和转诊,最终在区医院成功实施心脏手术。“从发病到手术,只用了120分钟。”接诊医生谭礼微说,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慢病管理贵在坚持。湘东区将健康管理员工作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保障待遇。在麻山镇,健康管理员还可以通过“健康积分”兑换农资产品,激发工作积极性。

  “现在村民从‘要我查’变成‘我要查’。”广寒寨乡的健康管理员告诉记者,随着健康意识提升,主动来测血压血糖的村民越来越多。区里还开发了慢病管理APP,患者可以随时查看健康档案,预约家庭医生。数据显示,湘东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大幅度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慢病防控是场持久战。”周常清表示,下一步将探索商业健康保险参与机制,让更多群众受益。(朱焕荣 全媒体记者 付 强)

(责编:邹玢琦、邱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