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多措并举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优势,结合粮食院校独特属性,全力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和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贡献更多力量。
“双心”实践 厚植育人根基
作为扎根江西红土地的粮食类高职院校,学院深入整合红色文化及校史资源,以“红心”实践(红色铸魂、守望信仰)和“粮心”实践(粮艺铸匠、弘扬传统)为依托,全面融入“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
学院连续7年组织师生沿着红军长征路线开展“追革命烈士足迹,寻共和国之根”社会实践调研,师生们足迹遍布江西、湖南、广西等11个省(区、市)的30多个县(市、区),200多家单位。“在学习革命战争年代工农革命军筹粮、运粮史料的过程中,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和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一次次震撼着我们。”参与实践的师生在调研笔记中写道。通过辗转数千里的实地调研,学院深挖史料背后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和时代价值,并将成果融入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如今,这一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数十所学校参与,辐射数万名学生。
将粮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学院凝练总结“五粮文化育人”核心理念,打造全新育人形态。学院以粮园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讲述“粮漆画”里的红色故事,让学生在感受粮食文化魅力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近年来,学院在粮食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方面共取得200余项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项。
多元融合 打造思政新课堂
“学生前往方志敏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在井冈山市神山村感受乡村振兴变化,登上南昌舰触摸历史……”学院始终坚持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走进校企合作单位,了解行业产业发展现状,提前感知职业责任;走进乡村社区,感受新时代基层发展新貌,体悟民生百态。思政教学的触角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推动各育人主体紧密协作、资源深度融合,形成多维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坚持开门办思政课,统筹校内外“大思政课”实践力量,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实践教学,先后创建10余个红色教学基地及社区教育基地。同时,组建一支由“纪念馆工作人员、村‘两委’干部、社区干部”构成的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参与实践教学,形成“师生同堂”“一课多师”“专题+艺术”“双师同堂”等课堂新形态,且均入选2024年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
共建共享 构建思政共同体
在全省“大思政课”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项目中,学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牵头打造思政课建设发展共同体。学院作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建设项目牵头单位之一,致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提高”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格局。作为教育部确定的江西省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牵头单位,学院努力打造工作规范、运转有效、协作紧密、特色鲜明、示范引领的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平台,围绕提升省内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构建有效工作机制,为区域内职业学校提供实践经验与探索路径。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全面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把“大思政课”作为“教育强省、工贸何为”战略谋划的重点工作,不断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始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万晓波 冯训阳 毛 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